丙酮丁醇梭菌ldhL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产乳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baow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聚乳酸应用越来越广泛,聚乳酸产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而L-乳酸是聚乳酸合成的前体,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工业化生产L-酸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但微生物发酵法的不足之处最主要就是L-乳酸的分离纯化,因为在L-乳酸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D-乳酸或混合乳酸的产生,对L-乳酸下游的分离纯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构建一株只产生L-乳酸的基因工程菌,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本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基因工程菌发酵产高纯度的L-乳酸途径进行了成功探索。   本课题从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中克隆到L-乳酸脱氢酶基因,简称ldhL,连接到表达载体pSE380上,命名为pSE3801dhL,并将其转化到丙酮酸裂解酶基因和D-乳酸脱氢酶基因缺陷的Escherichia coli FMJ144中进行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大小约为34KD,对菌体进行超声破胞处理测其粗酶液中L-乳酸脱氢酶的酶活力为42.4U/ml,该酶的最适pH值是6.4,最适反应温度是25℃。初步摇瓶发酵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L-乳酸产量约为2.4g/L,产物中不含D-乳酸,不需要再进行手性分离。   运用单因素实验对大肠杆菌产L-乳酸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2.5%蛋白胨、2%酵母粉、2.5%氯化钠、4%葡萄糖、5mmol/L IPTG、pH值为8.0、0.1%接种量、诱导温度为30℃、0.3%硫酸镁,优化后发酵液中L.乳酸的含量达到8.2g/L,是优化前的3.4倍。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了对发酵L-乳酸含量有明显影响的三个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蛋白胨,从而为以后在工业上生物法生产高纯度的L-乳酸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甘蔗糖厂在生产白砂糖的过程中,产生许多低级深色的糖物料,如甲原蜜、甲洗蜜、乙原蜜、乙洗蜜、赤砂糖等。深色糖物料处理效果的好坏对产糖率及白砂糖质量均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特
柴油机的热效率较汽油机的高,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发电、灌溉、车辆动力等广阔领域,但其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如何同时改善NOx和PM的排放成为一个技术性
檀香油是来源于植物檀香的一种名贵香料,具有抗菌、美容和镇静等作用。α-檀香烯是檀香油主要成分α-檀香醇的前体物质。解脂酵母是一种公认安全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碳源生产萜类或生物燃料等多种高附加值产物。本文提出了一种解脂耶氏酵母异源合成α-檀香烯的方法。以解脂耶氏酵母ATCC 201249为底盘菌,将经密码子优化的植物源α-檀香烯合成酶STS整合到基因组上,双相发酵得到5.19mg/L的α-檀香烯。
学位
智能高速球形摄像机是视频监控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前端设备,它集模拟视频采集、云台控制、镜头控制和远端通讯等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系统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安装过程,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工业计算机层析技术(简称“工业CT”,Industri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是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领域中一项获取产品数据重要的手段。但是,工业CT技术扫描得到的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