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分子改造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聚糖酶可以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糖和木糖,是木聚糖降解过程中一种关键的酶。在造纸、饲料、食品和生物能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木聚糖酶有广泛应用。不同的工业生产过程需要不同性质的木聚糖酶,如饲料行业需要耐酸、耐热的木聚糖酶,而造纸行业则需要耐碱、耐高温的木聚糖酶。自然界中的木聚糖酶大多数为中温酶,11家族木聚糖酶是其中活性很高的一种,但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5.0,难以满足工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运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使其应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条件,是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息息相关。影响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氢键、盐桥、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等。近年来,大量的蛋白结构和其实验数据库的建立,使得生物信息学研究蛋白质热稳定性的方法越来越可靠,大量的改造方法和计算软件被开发出来,为蛋白质的改造带来了指导和方便。本文以11家族木聚糖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结构的半理性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筛选两种策略对其进行分子改造,来提高其热稳定性。在基于结构的半理性设计来提高木聚糖酶热稳定性一章中,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对蛋白质高温下模拟寻找到其不稳定区段,在N端根据已报道同源木聚糖酶相似位置引入一个二硫键构建了一个突变体T2CT28C,在152位置根据疏水性和空间结构特征设计了一个单突变T152F,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其热稳定性提高,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T2CT28C突变最适温度提高15℃,最适条件下酶活性提高50%,单突变T512F在70℃下活性比野生型高27%。在计算机辅助筛选热稳定性提高的木聚糖酶一章中,通过Model ler同源建模来构建木聚糖酶的全序列饱和突变体库,并使用FoldX计算其解折叠自由能ΔG,然后使用HotSpot Wizard进行多序列对比,最终获得28个突变体。经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和酶活实验验证,28个突变体中有5个突变体在70℃下活性比野生型高;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前十名中有4个突变体在70℃下活性比野生型高。结果证明利用这两种策略在对11家族木聚糖酶进行热稳定性改造是有效的。这两种策略大大减少了实验筛选工作量,快速获得了热稳定性提高的二硫键突变体和许多单突变,为以后木聚糖酶的多点突变积累了经验,为其他类似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改造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火车站安检、小区门禁系统、手机支付,以及医院和药店等场所。传统的二维人脸识别技术大多受到光照、姿势、遮挡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识别不到或者识别错误情况,存在多种隐患。三维人脸识别由于具有光照、姿态、化妆鲁棒性以及面部信息丰富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本文使用快速、低成本的Kinect三维传感器,设计实现了一个三维人脸识别子系统。该系统前端
电子竞技作为当下最受瞩目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不断打破其曾经固有的粉丝圈层,逐步地走进大众视野,登上世界的舞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人民
排烟热损失是机组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建立锅炉排烟温度模型对锅炉运行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某660 MW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锅炉排烟温度模
我国在《公司法》的立法上对股东会决议的效力是采用二分法的立法模式,即会议的召集和表决程序违反法律规定或决议的内容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是可撤销的股东会决议;决议内容违
教师以苏教版语文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诗歌朗读,加强理解;故事朗读,体会情感;科普朗读,引发思考三方面,研究基于文本类型的有效朗读指导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9年11月末,央行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并建议房地产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对房地产进行融资。REITs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且专业化程度高的融资工具备受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青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分析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所处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介绍案例REITs的概况,包括它的发行背景以及相关方介绍等。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招商创融·福晟REITs案例的一些
目的:探讨平衡正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疗效突出、安全简便的优化方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4例,随机分为常规针推组、
当归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但针对其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当归多糖及小分子等,对其含量丰富的当归蛋白质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从当归饮片中分离出当归蛋白(ASPR),探究了ASPR
视觉的图形适应机制一直以来被广泛研究,作为一项紧密联系神经元编码的底层机制,其又同时与方位的认知和皮层的可塑性等高级功能密切相关。关于其形成的原因和内在的机制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