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统治时期敦煌佛教世俗化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蕃统治时期是敦煌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敦煌佛教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该时期敦煌佛教日益世俗化,对敦煌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吐蕃统治敦煌之初,统治者推行各种政治、经济政策来维护其统治,与此同时,吐蕃政权还大力扶植佛教,敦煌佛教因此得到很大发展。然而,敦煌佛教也因吐蕃政权的介入开始走向世俗化。   该时期,敦煌佛教的世俗化表现在僧人饮酒、娶妻生子、从政从军、纳税服役、置产敛财以及僧人与世俗家庭的经济联系等众多方面。寺院通过借贷介入世俗百姓的经济生活中也表现了其世俗化的一面。促成敦煌佛教在吐蕃时期世俗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吐蕃政权的介入及其所带入的“有信无戒”的吐蕃佛教是世俗化的根源。此外,该时期僧侣的驳杂及世俗政权干涉下敦煌佛教自身的妥协也是敦煌佛教世俗化的重要原因。   敦煌佛教在吐蕃时期的世俗化是吐蕃政权介入的产物,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吐蕃本土佛教信仰对敦煌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很大;中原佛教信仰也体现在敦煌佛教世俗化中;世俗化得到社会很大的认可;僧人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个体。不容忽视的是,吐蕃时期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给吐蕃政权及敦煌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它总体上维护了吐蕃政权的利益,有利于其对敦煌的统治,同时寺院的借贷又从经济方面维护了敦煌社会的稳定。世俗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佛教自身的神圣性在世俗化过程中被淡化,同时,佛教教团过多占用包括地产及人民劳动成果、劳力等诸多社会资源,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生活的压力。对于佛教来说,敦煌佛教的世俗化打破了中原化、中国化佛教的发展历程,但它同时又体现了敦煌佛教及其文化的多元性。
其他文献
在德国,存在传统的六大政治基金会,作为参与外交活动的一类德国非国家行为体,他们是独特和神秘的。政治基金会有许多非政府组织的特色,但同时又完全依托于政府的资助并受到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处于滇东南锡矿带的西端,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锡石作为个旧锡矿床中最主要的矿石矿物,其矿物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运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个旧锡多金属矿床中6种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锡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并对其可能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研究结果发现,除层间氧化矿型锡石较破碎外,其余类型锡石内部均发育有明显的环带结构。电子探针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代表是通过选举产生,他们代表选民和人民的利益,是选民和人民利益的拥护者和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的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作。大学生的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大学方法都在发生变革。同时,随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政治哲学家中最独特、最富有原创性的学者。二十世纪发生的大事件阿伦特都经历过,种种经历都使得她的思想呈现出一种复杂交融性特点。她师从存在主义大
犯罪定量因素的存在是大陆刑法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表明行为危害社会程度的用于定罪的因素,以此与量刑因素相区别。其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