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仁·贝娄是美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因其作品“对当代文化人性化的理解和细致的分析”,贝娄在1976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只争朝夕》出版于1956年,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汤米·威尔姆一天的遭遇,他倍受婚姻的折磨,被父亲抛弃,又投资失败而最终一无所有。本论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威尔姆与周围人的关系,认为威尔姆与他人的冲突是其痛苦的根源,体现了萨特“他人即地狱”的思想。威尔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也反映其内心的挣扎和反抗。他不顾父母反对决意退学当演员,之后不惜代价要摆脱不幸婚姻的束缚,都在试图逃离不满的现实,实现超越。萨特认为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威尔姆正是通过不断的选择和行动来创造其本质,并期望获得他人认同。面对死亡,个体向着未来不断谋划而创造的自己在生命终止时变得完整。
论文包含引言,正文的三章和结论。
引言包括国内、外对索仁·贝娄及作品《只争朝夕》研究的综述,另外,还阐述了存在主义的背景及核心。
第一章分析了汤米·威尔姆与艾德勒医生、塔莫金、玛格丽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揭示了冲突是为他的存在的原始意义。因为他人独立地存在于自我之外,他人的原始经验造成了双方的冲突。
第二章论证汤米·威尔姆如何实现其超越性。究其原因是自为具有超越性,并伴随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威尔姆正是在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过程而不断实现对人为性的超越。
第三章探讨死亡对于艾德勒医生和拉巴包特的意义和威尔姆对本真的追求与理解。死亡赋予了生命完整的意义,那么威尔姆在陌生人的葬礼上痛哭,也是对人生悲喜剧的悲泣。
最后是结论。本论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汤米·威尔姆与他人和自身的关系,以此来揭示现代人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