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承式换热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ini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壳式换热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炼油、化工、制冷、机械和动力等行业中,在当今能源紧缺的社会,充分发挥换热器的传热能力事关重要。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强化传热技术,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为止,管程强化传热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而关于壳程强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主要集中在管型或支承结构上。本课题提出的钉头管一光管混合管束换热器是一种集壳程传热强化和管子自支承于一体的新型换热器。 本文首先根据流体力学的动量微分方程,将换热器壳程当量流道中的速度简化为光滑环形流道内无扰流时的速度与自由场中扰流钉头后的速度的叠加,分别建立了流体在层流和湍流状态下的速度分布理论模型,并推导出预测摩擦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同时,应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能量微分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能预测层流和湍流状态下传热膜系数的数学模型。为今后研究钉头管一光管混合管束换热器的壳程性能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对比依据。 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钉头管一光管混合管束换热热器的传热膜系数和摩擦阻力与钉头结构参数密切相关。并且实验研究还表明,当560≤Re<1100时,s=20mm的混合管束传热强化性能最优,其平均a/△p性能比纯光管管束提高了40%;但在1000≤Re≤4295时,则以s=35mm的钉头管一光管混合管束传热强化性能最优,其平均a/△p性能比纯光管管束提高了34%。 钉头管一光管混合管束换热器的壳程具有传热效率高、流动阻力小和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的优点。主要原因在于:一,钉头的扰流作用促进了流体的径向混合和边界层的破坏,从而使得流体由层流状态向湍流状态的转捩现象不再明显;二,钉头作为二次传热面增大了流体的传热面积;三,由于在该纵流型换热器中,管程与壳程流体完全逆流,增大了有效温差,避免了折流板带来的流动死区,也避免了流体横向冲刷管束引起的流体诱导振动。
其他文献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入趣味性教学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活动的刺激与联动让整个初中生物教学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无创、聚焦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具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多年来,TMS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以及脑科学研究,并取得了颇多成果。研究显示大部分TMS作用于人脑的实验可以在小动物实验中得以深入,进而从宏观的脑电信号和肌电信号和微观的突触可塑性、细胞膜电位以及神经递质流等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近几年来,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学生逐年大量减少,使得农村小学就实行撤并学校,撤并学校后个别村已经不再设立学校,有的村设立了教学点,家长就把学生送到临近村六年制小学或者
期刊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 应该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组织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涉及内容繁
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中的“个性化”实际上所表现的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在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内涵,这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在本文中就探
MILD燃烧技术是一种高效率、低排放的新型燃烧技术,其独特的燃烧方式和良好的燃料适应性使得其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目前MILD燃烧大多采用空气预热,且其研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