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但是也出现了城镇居民消费率低、储蓄率过高等问题。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利率持续走低,中国的存贷款利率也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持续下降。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影响后的利率,实际利率的浮动会影响社会资金的流动方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目前实际利率较低的环境下研究其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模型,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考察实际利率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实际利率上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正向的影响,实际利率升高会促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实际利率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为影响机制分析,首先对实际利率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了实际利率变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渠道,从理论上揭示实际利率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现状,并分别与农村居民和其他国家居民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通过数据选取和模型设立,对各种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基准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估计,验证实际利率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利率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的影响,并检验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第二,降低通货膨胀率,提高实际利率水平;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加快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第四,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