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隐喻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法,但近二十七年来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的挑战。美国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概念隐喻不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机制。隐喻的本质在于借助一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它把源域的基本结构映射到目标域,因此,隐喻成了抽象思维的所在地。这种对语言的新的认知带领人们从新的角度看待隐喻。概念整合理论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改进和补充,它包含了概念隐喻理论未涉入的一些观点,因此能处理一些更为复杂的事例。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文化。而随着计算机的兴起,隐喻也开始渗入计算机领域。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及网络隐喻进行研究,但普遍研究是关于图形隐喻并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软件开发或网站建设上,而没有涉及隐喻性语言;一部分虽然涉及隐喻性语言,但还是囿于传统的隐喻理论框架,只把计算机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段。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用语,探索并研究计算机隐喻的基本结构及其认知作用,旨在使人们意识到计算机隐喻的普遍性及重要性。语料分析表明,隐喻在计算机领域普遍存在并体现了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计算机用语里,也表现在日常人际交流中。在语料分析中,本文运用两种隐喻理论,即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Johnson, 1980)及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 & Turner,1998)发现它们各有所长,堪为互补。概念隐喻理论侧重于系统地概括归纳,而概念整合理论则更适用于具体语境的个案分析。在计算机隐喻领域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各取所长,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