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一个国家富强振兴之根基。近年来,在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我国必须把握当前战略机遇,迅速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从创新驱动、政策环境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角度出发,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2015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使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更加牢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强国前列。行业的发展取决于行业内公司的发展,而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制造业上市公司如何顺应市场变革,如何均衡创新和效率这两个方面,以通过创新效率的提高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并通过仁慈型、进取型和基于理想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模型对DEA有效的上市公司做进一步的优劣排序,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2)"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对研发资源没有做到合理配置;(3)不同公司之间、行业内部技术创新效率差别非常明显;(4)仁慈型和进取型交叉效率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CCR模型无法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优劣排序的问题,而基于理想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模型解决了决策者在选择仁慈型和进取型策略中面临的排序结果不一致的难题,为"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将对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别选取技术创新效率和交叉效率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献逐一进行阐述。第三章对"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的具体概念和行业分类做出解释阐述。第四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第五章利用传统DEA模型、仁慈型和进取型交叉效率模型以及基于理想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模型四个模型评价了"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并对DEA有效的上市公司的效率水平进行优劣排序。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基于对前述实证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使"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创新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目标。最后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相关研究领域未来的探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