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Twin-block矫治器双期连续矫治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ui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双期连续矫治对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门诊2009年2月收治的骨性Ⅱ类错合患者1例,男性,11岁7个月,上颌骨正常,下颌骨相对于前颅底平面后缩,双侧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前牙覆合Ⅲ度,覆盖Ⅱ度,上前牙舌倾,上牙列中度拥挤,下颌双侧侧切牙先天缺失,下牙列有散隙,下中线左偏1.5mm。对该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双期连续矫治,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疗程17个月。对该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1)上颌骨基本不变,下颌骨在矢状向及垂直向都有显著变化。下颌骨长度由121mm增加到125mm;Po-NaPerp.由-6mm增加到0;下面高(ANS-Me)由71.5mm增加到73.5mm°SNA未有明显改变,SNB增加3.5°,ANB减小3°(2)上下前牙均适当唇倾。上牙轴(U 1/SN)由102°减小到98.2°,二期结束时增加为110°;下牙轴(L 1/MP)由92°增加到98°,L 1/NB由27°增加到31.2°(3)面部高度比协调。下面高比面高(ANS-Me/N-Me)基本没有变化,后面高比前面高(S-GO/N-Me)由68.7%增加到70.1%。(4)下唇突度、颏沟倾角及面角明显增加。下唇突度(LLP)由2.0mm增加到4.0mm,颏沟倾角(Pg’B’-FH)由74°增加到84°,面角(FH-Ns-Pg’)增加到95.5°,各数值均趋于正常。下颌后缩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矫治后患者及家长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错合患者进行双期连续矫治,既能改善Ⅱ类骨骼关系、软组织侧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又缩短了疗程。
其他文献
牙外伤是儿童口腔科的第二大主诉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因乳牙外伤前来就诊的患儿日益增加。由于儿童患者配合性差,因而乳牙外伤是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