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体系的完善,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快速增长,给各地方带来了“垃圾围城”的巨大压力和危机。伴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厂快速建设的同时,各地方频频遭遇群体反对垃圾焚烧引起的“邻避冲突”,垃圾处理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邻避困境”。本文通过研究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归纳提炼出邻避效应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由风险认知度、公众信任度、公众参与度、风险接受度四个维度及其子因素构成。对美国、日本、北京、广州、杭州五个垃圾焚烧厂邻避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反思,总结出5个案例中邻避冲突存在的共同原因,一是前期选址与周边居民沟通不充分,信息不对称;二是政府忽视了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环境不正义;三是在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缺少一个动态平衡点,利益不均衡;四是信任及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机制不完善。由此得出,邻避效应管理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心理诉求,在社会总体利益上得到最大公约数。并由此提出了应用“均衡管理”方法来研究如何化解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通过苏州市吴江垃圾焚烧厂和常州市光大垃圾焚烧厂作为实证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对比分析,研究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中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投资运营商之间、公众与投资运营商之间的“均衡管理”有效方法,得出政府、公众、投资运营商三个层面在利益、心理、地位的动态均衡,需要做到政府公信力较强、提升最高环保标准、选择具示范效应的运营商、提高垃圾处理补贴、高度重视和满足征地拆迁的要求、加强第三方监管、信息公开透明等,并从投资运营商角度归纳出邻避效应“均衡管理流程”。通过政府公信力、信息透明、优化选址、利益均衡、民意回应、环保标准、公众参与、监管机制等8个方面对比分析了5个邻避冲突案例和2个邻避化解案例,得出只有在政府与公众、政府与投资运营商、投资运营商与公众三个层面达到动态均衡条件下,才能使公众接受建设运营垃圾焚烧厂的结论。针对如何化解我国垃圾焚烧厂的邻避困境,本文提出了6项具体对策和建议:优化选址,圈层保障不扰民;实现均衡管理,多方利益动态平衡;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多层次监管机制;信息公开透明,增强公众有效沟通;公众全程参与,构建民意回应机制;提升环保标准,增加垃圾处理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