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版权系统的PDF文档安全性研究与应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DF格式以其生成快捷、高度仿真和高压缩率等优点逐渐成为局域网环境中通用的电子文档格式。与此同时PDF文档格式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Adobe公司提供的标准口令加密虽然可以通过密钥加密和合法授权的方式达到保护文档的目的,但是过程比较繁琐,授权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在内网传输中进行批量化的应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和设计一套高效、灵活的PDF文档安全解决方案。论文完成主要工作如下:1.对PDF文档加密工具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关于PDF文档加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各项研究所采用的加密原理及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目前文档加密存在的局限性。2.详细讨论了PDF文档格式的语法和组织结构,重点探究了标准口令加密的机制和过程,阐述了文件流加密以及验证密码生成所采用的相关算法,并在此基础上于外部桌面环境中重现了口令加密的功能,脱离了原先的插件环境,使高效的批量加密成为可能,为新的加密机制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3.在标准口令加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二次加密机制,从时间和物理上将加密和认证两个流程分离。首先在总服务器端采用固定密钥对原始文档进行流加密,之后在应用服务器端根据认证模块生成的配置文件将相关验证授权信息写入一次加密文档。基于该机制本文设计了一套融合文件流读写、插件、浏览器监控、文件钩子等多种技术的PDF数字版权解决方案。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将多种认证方式,包括IP地址、时间戳、主机特征码、用户权限等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实现对文档安全性的灵活控制。本文所实现的PDF加密和认证模块是一个C/S架构的子系统。系统界面友好、明朗,操作简便,利用多线程技术保证程序的实时可控性,目前已在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投入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随机布放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的,具有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无线通信等多种功能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它是一种新兴的信息获取
面对不断增长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收集能力,图像的解译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如何对大量图像进行自动解译,发现感兴趣的目标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众
有效融合了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与通用目的处理器(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优势的可重构计算系统,以其良好的灵活性,可重构性以及
射频识别,又名称为无线射频识别(RFID),它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而不需识别工作系统与特识别目标对象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
学位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上下文语义的图像编辑算法,分析了图像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并将其应用到图像编辑技术中。图像语义是人们对图像的直观感受,包括人们对图像中对象的理解和隐
在现在信息和知识驱动的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在各个组织内部及之间进行流动的速度逐步加快,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需要能迅速地决定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并保证这些敏感信息不被无
随着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被列为美国国家战略以后,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也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思想。作为“智慧地球”、“感知中国”核心的“物联网”在世界
学位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不断的发展,图像融合中的图像配准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遥感领域、军事领域等许多领域中。图像配准是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同一个事物的信息,而对这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在网络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例如,网上、实体超市中产生的零售商品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收集的数据和GPS定位系统中获取的地理位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