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的受累关节进行超声检查。通过与非痛风组关节炎(非GA)患者的受累关节的超声影像进行对比,总结GA在骨骼肌肉超声中特殊的表现,并探讨超声对于GA的诊断意义,探超声是否可以应用于GA的诊断中。方法:选取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的关节炎患者。依照ACR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对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受累关节进行超声检查。第一部分:对照组选取与GA组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非GA患者。第二部分:选取与GA组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所有患者的受累关节测定滑膜炎、积液、腱鞘炎、滑囊炎、软组织及骨面及滑膜上血流情况。结果:(1)第一部分:共纳入111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共纳入107名非GA患者。两组比较发现:GA组中出现了痛风石、韧带内高回声、“双边征”、关节腔及髌上囊内高回声点(p<0.05)。而非GA组更易现骨侵蚀(p=0.021)及腱鞘炎(p=0.004)。其他两组比较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以ACR中GA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发现痛风石、双边征、关节腔内高回声点、韧带内高回声诊断痛风的敏感性分别为:5.4%、54.9%、5.4%及4.3%,特异性分别为100%、92.9%、98.9%、100%;而上述四者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诊断GA的敏感性为60.3%,特异性为92.4%。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呈中等水平(κ=0.527,p<0.05)。(2)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纳入21名GA患者及17名RA患者。GA组中共有26个关节出现双边征,而RA组共有4个关节出现(p<0.05)。而在GA组中,仅有14个关节出现腱鞘炎,RA组中有24个关节出现腱鞘炎(p<0.05)。GA组及RA组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A组中,外踝出现的积液厚度、平行线的次数均大于内踝(p<0.05),而内踝出现腱鞘炎严重程度明显大于外踝(p<0.05)。RA组中,内外踝所有指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边征诊断GA ROC AUC0.78。腱鞘炎诊断RAROC AUC0.74。结论:(1)第一部分:GA超声图像特征为:痛风石、关节内的高回声点、“双边征”韧带内高回声等特征。超声中四者单独出现诊断痛风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低,而出现上述一种或几种诊断痛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所提高。超声的诊断准确性及与ACR诊断标准间的一致性均为中等水平。(2)第二部分: GA患者同RA患者相比有不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GA患者、常出现关节内高回声线却较少出现关节附近的腱鞘炎,并且外踝出现高回声线及积液的厚度明显大于内踝,内踝出现腱鞘炎的程度明显大于外踝。而RA患者恰恰相反,容易出现关节附近腱鞘炎,却很少出现关节内高回声线,内外踝比较时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