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完形论--建筑认知与创作中的完形现象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明了完形的基本概念,澄清了对完形即“形式”的狭隘认识。把握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精神,并对该学派的主要理论简明的归纳为简洁律,图底关系律和知觉恒常律三大核心规律。论文还总结了完形心理学在艺术研究中的应用,爬梳了阿恩海姆关于完形心理学系统地应用于艺术与视知觉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艺术完形规律律所依据的心理完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归纳。 在有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后,论文把完形理论从心理学学科推演及应用于建筑学科中,提出建筑完形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建筑造型,建筑空间和建筑意象。首先,以若干完形规律为基础研究在建筑细部造型中存在的完形认知规律。接下来,用完形心理学知识分析了基本空间单元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设计简洁律的良好闭合原则;图底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建筑作品中的空间实体和虚体的平衡状态以及达到平衡的手法;良好形状律心理规律引发了对空间重叠现象的思考,启发探讨了建筑空间形态及建筑空间组合处理中的手法问题。最后,指出建筑意象的完形属性,剖析了意象表达中存在的完形心理,进而以实例说明了建筑情感意象是通过建筑外在形象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结构来表达的。
其他文献
城市特色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是该城市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条件和经济环境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综合外在体现。我国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前期,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学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它推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城乡空间布局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质变,并在不同的国
空间研究是传统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不仅应对空间的组成、规律、发展、变迁及演化本身进行研究,而且更应该从其内在形成机制及其反馈作用入手,为此本文更加注重从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城市空间特别是居住空间建设正如火如荼。这样的发展形势在带来了众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和诸如城市建设的“简单化”、城市土地资源浪费、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追求小康生活的居住水平,对清洁能源的消费能力也有了较高要求,因此,国家进行了部分农村节能住宅示范建设,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落后、室内
发展健康建筑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太阳能被动降温是现代健康建筑发展的原则。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屋面在铺设湿多孔材料的
气候、技术、文化与场所是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整个建筑史上一直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建筑创作进程中,建筑师应抱有积极的环境意识。 南昌市是江西
上海高校近代历史建筑是上海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上海近代教育发展起来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历史产物,其形态发展变化对上海乃至全国近代建筑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前,中国住宅建设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发展,公共住宅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人民群众新的消费热点。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公共住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却明显滞后,严重限制着住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