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岷江上游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一旦灾难发生,常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作为灾难应对的最后一个阶段,灾后重建中的地方重建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受灾地区的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漫长的社会恢复过程,在其中,各种社会关系和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会被重新整合与分配。因此,对于灾后重建影响的研究正是当下灾难人类学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和来扩展的领域。本研究以岷江上游的较场村为田野民族志个案进行研究,借助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上游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一旦灾难发生,常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作为灾难应对的最后一个阶段,灾后重建中的地方重建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受灾地区的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漫长的社会恢复过程,在其中,各种社会关系和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会被重新整合与分配。因此,对于灾后重建影响的研究正是当下灾难人类学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和来扩展的领域。本研究以岷江上游的较场村为田野民族志个案进行研究,借助以“本体论转向”所推动的“地势”的进路,从本体角度讨论灾后重建的影响,透过“栖居视角”测绘灾后重建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的嵌入。通过详细叙述较场村以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背景的地方“家园”的营造和邻村借地重建打造旅游古镇的地势再造之过程,从而认识和理解当地的“地势”变化。基于较场村的地势生成与地势再造所展开的这一“地势民族志”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较场村的地势在历史的维度产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可以透过栖居视角观察到具有“地理形势”(自然)和“社会地位”(人事)的混融。从本体论人类学的立场来看,在特定的生计经营方式、社会组织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特定族群对于特定环境系统的生境利弊权衡和地势格局的风险测绘评估是独特的。本个案研究也表明,只有当重建与当地栖居自然环境系统有所适应,并对其当下的发展有所能动的反应之时,这样的栖居与发展才是实在的。
其他文献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玉米籽粒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决定了玉米的应用价值。对玉米籽粒的研究有助于为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提供理论基础。玉米籽粒突变体为玉米籽粒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1764突变体属于玉米籽粒发育缺陷型(defective kernel,dek)突变。该突变体成熟籽粒皱缩,胚乳填充不充分,胚发育严重缺陷,致死,不能萌发。相较于同时期的野生型,未成熟籽粒石蜡切片观察表明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转移及侵袭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层级、多阶段、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肺癌远处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已知的如肿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淋巴管及血管形成、调控肿瘤细胞渗出血管的各种细胞因子、肺癌细胞增殖、转移微环境等各类因素均与肺癌细胞的远处转移有关。而针对已经发生肿瘤远处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靶向治疗是
执行时间、调度费用、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消耗是衡量工作流调度优劣的关键评估标准,然而相对于传统分布式系统例如网格计算,云计算由于其复杂多变的特性,导致这些评估标准所受
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姿态识别在生物医疗、人机交互、智能家居等重要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直接或间接造成大量的社会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对用户来说,如何在日益增长的信息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让用户
种子包衣作为种子加工处理中关键的一环,具有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种子萌芽的重要作用。种子包衣处理的结果也对种子质量影响巨大。自我国推广种子包衣技术以来,种子包
在国家加大力度投资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国智能电网迎来飞速发展,配网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一环,而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必须基于安全、可靠、坚强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
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规模庞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龙头地位,但是生产模式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阶段。目前布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大多依赖于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
研究目的:原纤毛(primary cilia)可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进而可能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中心粒微卫星处的OFD1(Oral-FacialDigital type I syndrom,OFD1)蛋白能抑制原纤毛形
多媒体技术催生了高清视频的发展,视频分辨率需求逐渐增长为1080p高清电视(HDTV)、3840x2160p超高清电视(UHDTV)以及更高,在庞大的视频数据规模下,视频编码技术也在逐渐发展。H.265/HEVC标准于2013年起成为当前最为通用高效的视频编码标准,其带来超高压缩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编码运算复杂度的大大增加,因此优化H.265/HEVC的编码计算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CABAC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