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闺怨诗的渊源与创变——中国诗歌母题史研究之一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闺怨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经典类型之一,主要表达的是闺中女子的幽怨之情。以往对闺怨诗的研究大多是截取一个横断面对其作静止的观照,考察闺怨诗中的女性特征,诗歌意象及其所具有的含蓄蕴藉和深情悲怨之美等。但若流动的考量,从母题史的角度对其作线性的梳理,可以看到闺怨诗从源起到独立再到成熟是有其内在变化的。  闺怨诗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里的思妇诗,然后屈原继承这种闺怨情感和比兴方式,开创以香草美人写忠怨的新形式。自此,闺怨就与君臣大义联系到了一起,且长盛不衰,成为文人诗歌涉及仕途时最常用的模式,这一方面跟屈原开创的“以男女喻君臣”的比兴手法有关,另一方面是这种表现手法深合中国人温柔内敛的民族个性,以及由这种个性所导致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美学旨归。到了曹植,他一方面努力描写怨女情感,为怨女代言,另一方面丰富男女与君臣的内涵,以男女之情表达政治失恋,传承风骚,臻于双美。发展到唐代,闺怨诗的描写空间从闺阁帷房走向社会民间,虽仍以男女恋情为主题,但已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对形象的塑造能做到真实生动,而喻托又往往更为隐晦,所以做到了诗歌表面的男女情与诗歌背后的君臣义的圆融结合,达到了一喉二歌的艺术魅力,闺怨诗发展到顶峰,走向成熟。晚唐李商隐出现后,他以极丰富的人生经历,极细微的情感体验,极要眇的用笔风格,扩大了闺怨诗喻托的内容,使闺怨诗真正走向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唐以后,因闺怨渐不入诗而改入词,所以闺怨诗逐渐衰落,但闺怨作为人性的一种情感,它是永恒的,后世的词、戏、小说,对其均有表现。
其他文献
《唐五代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唐五代时期语言面貌的断代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词典》释义详尽、审音准确、例句精当,是十分宝贵可靠的语言资料,极大促进了汉语史词汇
针对变压器用胶料硫化胶性能不稳定、耐45#变压器油性能不达标及混炼胶料不能满足后续压出工艺生产要求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以软丁腈N41为主体材料,采用AB型并用促进剂、4010NA
在管状带式输送机的选用和使用过程中,可采用标准输送带代替专用输送带以降低成本,介绍了有关设计和选型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