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辽宁省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内外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强,更多的辽宁省内企业渴望有机会走出国门,与先进的国际企业进行贸易洽谈与商务合作,《辽宁名品》翻译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辽宁名品》是辽宁省有关部门借外事出访之际向外商展示本土企业的宣传文本,由笔者与另一名同学在导师的监督下共同完成。本篇翻译报告基于《辽宁名品》公司简介翻译项目,以韩礼德功能语法为理据,旨在说明《辽宁名品》第一部分汉译英翻译实践中,笔者对译文语义特征建构的过程与不足。报告首先介绍了公司简介的一般性概念以及《辽宁名品》翻译项目的背景及概要;其次对本次翻译实践中应用的功能语法思想进行简要分析与介绍;再次详细论述了《辽宁名品》翻译实践中语义特征的建构过程,其中共分前期准备与过程分析两项环节。首先在前期准备中,笔者对原文与译文的语境层面进行分析比照,并对原文的及物性、语态、语气、情态、主位-述位、衔接等各项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形成译文语义构建的基础,其次根据原文与译文相似的语境特征,对原文的各语义系统进行转换,并根据原语和译入语词汇语法特征的异同对译文进行语义表征,除外,在构建过程中,笔者依据具体语境在适当之处对原文语义进行了修改,另外,报告还分析了笔者在语义构建中的不足,并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导师的修改建议进行阐述;基于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最终得出结论,指明语义建构的重要性,并根据笔者在语义系统转换中的适度发挥,提出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最后,在翻译实践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功能语法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了理论知识的认知,并根据功能语法的导向,提出对译者自身素质的要求,作为此次翻译实践对今后翻译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