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嗜低温弓形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去除效果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存在潜在生物污染风险,危害人群健康,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本论文从生理生化特性着手,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体病原菌嗜低温弓形杆菌A.cryearophilus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研究其在污水中的存活规律,通过动物感染实验初步探索该菌的致病性表现,并评估了现有污水消毒处理技术对该菌的去除效果,既为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控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源头控制致病性新型病原菌传播奠定了基础。本论文包括以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1)利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与分子生物法,对嗜低温弓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掌握其生长曲线及生长影响因素(温度、氧气、pH),发现A.cryearophilus为微好氧细菌,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少偏碱性环境中。这种病原菌对常见的抗生素氨苄青霉,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和CCDA)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   (2)人工制成细菌菌悬液,研究其在城市污水、生活污水,江水和河水四类代表水样中的存活规律。研究发现:不同的水质对A.cryearophilus的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培养五天,该菌在江水和城市污水里长势较好,在生活污水和河水中维持较低的生长率。在江水中,培养的第二天生长达到顶峰,之后又有小幅度变化。在城市污水中开始两天活菌数量急剧减少,经过适应期后又有较快生长。生活污水和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抑制了细菌的快速生长,但细菌也能维持低水平平稳生长。   (3)以A.cryearophilus感染小鼠,选取一定数量的昆明小鼠进行浓度梯度实验和剂量梯度实验,获得浓度和剂量对小鼠致病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浓度梯度实验中,剂量一定时,高浓度菌悬液能够使小鼠表现出致病症状。当菌液浓度为1.653mg/L时,致病率为100%;在剂量梯度实验中,浓度一定时,剂量越高,引起的病理反应越明显,致病时间越快。当灌胃剂量为1mL菌悬液时,致病率达到100%。   (4)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以A.cryearophilus为目标生物污染物,研究紫外线和臭氧对其消毒效果,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经臭氧处理前后的菌体结构变化,分析其DNA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紫外线的最佳辐照时间为4min,去除率基本达到100%。固定消毒时间,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臭氧水对弓形杆菌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当臭氧水浓度≥3.36mg/L时,去除率达到100%。当臭氧水浓度较低(2.44mg/L)时,随着温度或pH值的升高,去除率略有下降;随臭氧水浓度的升高,温度和pH值的影响渐不明显。生物大分子含量随着臭氧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羟基对DNA、蛋白质均有严重的影响。由此看来,臭氧水中含有的羟基自由基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有着严重的影响。
其他文献
新职业的出现,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种利好.此外,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拥抱新职业的机遇.知识与技能,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大学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积极
期刊
例题一:认真理解这幅漫画,给出一个标题,并结合社会现象进行阐述分析.rn在一根巨大的手指上,一个人昂着头大步沿着手指头指的路向前走,手指的前方飘着两朵云.(图片略)rn题目
期刊
高碱铝硅酸盐玻璃将是21世纪重要的玻璃体系之一,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途,但其具有熔点高、粘度大、表面张力大等基本物理特性,会对玻璃的熔化、澄清和成形造成极大的困
多主元高熵合金的制备超出了传统合金以一种或两种元素为主元的设计理念,这种合金通常包含5种或5种以上的组元,且每种元素的原子比例在5%-35%之间。高熵合金设计理念的提出,为
众所周知,人才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尤其针对当前社会而言,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资源,与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以及最终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因
期刊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石油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必要对员工自身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石油企业对员工进行长期
期刊
1955年,钱学森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祖国,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职务.钱学森很清楚,无论是发展科技还是巩固国防,关键在于人才,他始终把
期刊
人口的增长和淡水供应量的下降是21世纪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而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最佳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四月,一位名叫王丝的清官在都城汴梁与世长辞.归葬故里浙江萧山时,时任杭州知州的范仲淹亲扶王丝灵柩过钱塘江,并撰写墓志铭,赞其“苦志清节,不渝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