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施用生物质炭能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作物产量。然而关于生物质炭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还极少。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为探究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本论文调查了长江下游稻麦轮作田施生物质炭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影响;并开展室内盆栽实验,设生物质炭种类(3水平: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原料)及其添加量(3水平:0、30和50 g/kg)的析因设计实验,种植小麦,采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测定蚜虫对各处理麦叶的刺吸取食行为,分析以下各电位波形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长以及各波首次发生反应的倾向:Np波(非刺探波);C波(含A、B、C 3个波形,代表刺探阶段);G波(木质部取食);F波(口针遭遇机械阻力);pd波(口针刺穿细胞膜);点G波(在刺探途径阶段试探性的主动取食);E1波(韧皮部主动取食)和E2波(韧皮部被动取食)。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施用生物质炭对麦长管蚜各刺吸波形发生频次的影响对各刺吸波形在6h内的发生频次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添加30 g/kg和50 g/kg的生物质炭处理与不施生物质炭的对照相比,麦长管蚜总刺探频次分别多49.7%和69.5%;pd波发生频次分别多29.4%和59.5%;点G波发生频次分别多86.9%和64.2%。E1波发生频次不仅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相关,还受生物质炭种类的影响:施用小麦生物质炭时,发生频次在50g/kg处理下比30g/kg处理下多53.9%;但施用玉米生物质炭时,50g/kg处理下比30g/kg处理下少35.5%。总而言之,施用生物质炭后,麦长管蚜刺探频次增多,且刺探阶段中穿透叶肉细胞与试探性主动取食的频次也增多,说明土壤施生物质炭可能导致麦长管蚜刺探植物细胞的困难增大。2、施用生物质炭对麦长管蚜各刺吸波形累积时长的影响对各波形在6h内的累积用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添加30 g/kg和50 g/kg生物质炭处理与不施加生物质炭对照相比,麦长管蚜的Np波积累时长分别延长73.0%和91.3%,E2波时长分别减少28.1%和30.8%;C波持续时长在施加50 g/kg生物质炭后延长24.1%。总之,施用生物质炭使麦长管蚜的无取食行为和刺探阶段时长增加、在韧皮部的被动取食时间缩短,从而使麦长管蚜耗费更长的时间寻找和取食靶位组织。3、施用生物质炭对麦长管蚜刺吸电波首发概率的影响对各刺吸波形在6 h内首次发生的倾向进行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各波形首次出现的瞬间概率不受生物炭处理的影响。4、施用生物质炭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影响麦田小区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的田块中,麦长管蚜百株蚜量比未施用生物质炭田块的少16.8%。说明施用生物质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田间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