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时态数据库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时态数据库实现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时态数据库领域的研究进入了应用与发展阶段,将时态数据模型“标准化”和“产品化”是这个阶段重要目标,而广泛应用和实践则是这个阶段重要特征。于是,进行相关实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中山大学数据库与协同实验室认识到此客观要求,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者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当前现实条件的关系数据库前端构件的形式,实现了一个基于有代表性的时态查询语言ATSQL2的时态数据库前端构件TempDB,实践了时态数据处理领域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本学位论文系统地阐述了时态数据模型研究及其软件构件实现研究的意义,并对时态数据模型的软件构件实现研究做了全面的总结,包括分析了时态数据模型软件构件实现的难点、选择以.ATSQL2作为查询语言基础的原因、时态数据模型软件构件的整体架构和设计思想、时态完整性约束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等内容。在这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TempDB中的模块划分以及核心的时态数据处理引擎中Remp DDL、Temp DML、Temp Query等语言部分的语法和语义处理算法,并详细分析了TempDB的用户界面和编程接口,为未来实现完整的时态数据库平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技术积累。本文最后还展望分析了在时态数据模型的软件构件实现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实现对事务时间维的支持、提高软件构件的性能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