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Fa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期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动物研究及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亚低温对缺氧缺血后脑组织有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研究缺氧缺血后及亚低温干预下新生大鼠脑组织Fas/Fas-L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亚低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亚低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0)和假手术组(N=40),模型组动物参照Rice法制备HIBD模型后再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A组,n=40)和亚低温干预组(B组,n=40),缺氧缺血组置于34℃暖箱中(肛温=37℃),亚低温干预组置于30℃半导体水浴箱的玻璃缸内(肛温=33℃),对照组为假手术组(C组,n=40),置于34℃暖箱中(肛温=37℃)。分别于亚低温干预6h、12h、24h、48h、72h从A、B、C三组中各取出8只大鼠,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Fas/Fas-L mRNA表达含量,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A、B两组大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均表现出行为异常,C组大鼠未发现行为异常。(2)脑组织外观:A组结扎侧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萎缩,甚至液化坏死,B组结扎侧脑组织损伤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未见明显萎缩、液化及坏死。C组大鼠脑组织外观基本正常。(3)各组Fas/Fas-L mRNA的表达情况:A组大鼠在HIBD后结扎侧脑组织Fas/Fas-L mRNA表达开始增多,24~48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在亚低温干预下脑组织Fas/Fas-L mRNA表达明显减少,各时间点表达均低于A组(P<0.05),但仍高于C组(P<0.05),亚低温干预48h效果最明显;C组大鼠脑组织各时间点Fas/Fas-L mRNA仅有少量表达,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A、B两组大鼠脑组织Fas mRNA及Fas-L mRNA的表达结果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1)缺氧缺血后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萎缩及液化坏死,亚低温能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萎缩、液化及坏死程度;(2)缺氧缺血后脑组织Fas/FasL mRNA表达增加,且二者表达有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提示Fas及Fas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3)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Fas/Fas-L mRNA的表达,阻止缺氧缺血后脑损伤过程,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为亚低温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30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GF-Ⅰ水平,并分析IGF-Ⅰ水平与PaO2的关系,以阐明IGF-Ⅰ在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法:30例肺心病患
研究目的本次实验拟从炎症的角度,进一步观察大鼠在慢性压力负荷作用下,从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炎症标记物的动态变化,以及特异性COX-2抑制剂、阿司匹林对炎症
目的:1.分析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
目的:评价药物预防是否能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并为PEP药物预防提出进一步临床研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窒息新生儿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进行分析。12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2个窒息组,96例未合并感染的窒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