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足迹综合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我国统筹东西及新世纪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自1997年直辖至今,经济、社会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是历史上最活跃最旺盛的时期。但是市内各区县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万元GDP的能源消耗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目前学术界以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了较多研究,但是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进行区域综合发展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理论,研究重庆市直辖以来生态足迹的动态演变规律,评价重庆市资源与环境的利用状况,探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对重庆市整体统筹协调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实现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论文共有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全文的框架,第二章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及生态足迹研究综述,第三章介绍了重庆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概况。另外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第四章,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测算了重庆市1998-2010年生态足迹;第五章,通过生态足迹综合评价指标对重庆市1998-2010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第六章,构建指标体系对重庆市综合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第七章,全文的结论部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通过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1998-2010年重庆市生态足迹增速明显,从1998年的0.7302hm2增加到2010年的1.4953 hm2:生态承载力较稳定;生态赤字逐年加大,从1998年的0.3944hm2增加到2010年1.1736hm2;说明重庆市生态供需矛盾正在不断加剧。从足迹构成的各组分来看,各土地类型的足迹都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例变化较大。其中能源足迹的增速最大(化石燃料足迹从1998年的0.2619 hm2增加到2010年的0.8857 hm2,增加了2.38倍),逐年超过了耕地足迹成为了生态足迹的最大贡献者。说明重庆直辖以来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0年重庆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不断下降,但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却不断提高。第三,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0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资源与环境发展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发展速度不均衡,其中资源与环境发展指数的增加你不明显,协调发展系数存在一定的波动。最后提出了重庆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整体规划,实施科学绩效考评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开发新能源,构筑清洁能源体系:培育生态文化理念,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
其他文献
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表面涂敷一层自粘性胶粘剂并以隔离纸覆盖 ,使用时撕掉隔离纸直接粘贴于屋面即可粘接密封牢 ,不但施工方便而且消除了熔融法施工造成的污染。该胶粘剂
教育与培养人的个性个性问题,归根结底属于每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范畴,亦即牵涉主体的感受、本意、观点、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范畴。大阪大学娓田壑一教授认为,从“精神教育”
对丙烯酸酯压敏胶表面保护膜的内聚破坏、粘基破坏、迁移残留等3种残胶现象进行了分类说明,提出了剥离强度经时变化、老化、与被保护表面相容、拉伸效应、黏弹性效应等5种残
<正> 一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八年这十年,是内忧外患极为严重的十年。面对这风卷波滚的时代,“火与血浇洗”的现实,早在五四时期就以诗歌和小说闻名于文坛的王统照,自觉地投身
选修制度与个性发展──兼评上海市中学选修课程标准钟启泉一、选修制度的意义选修制度(electivesystem)是现代中等教育的重要支住。从世界范围看,近代国家教育制度的迅猛普及是进入二十世纪以
<正> 1.0 选修制度是支撑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条件。 1.1 这是因为人总是有个别差异的。而人的“选择”活动总是从眼前若干可能性中凭着明确的意志作出取舍的一种综合性、价值性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建于195 1年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古龙藏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 ,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康复、休养、教学、科研、休闲娱乐为一
应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祁连山主要森林类型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空间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青海云杉种群格局计盒维数在0.992~1.938之间,平均值为1.71
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建构认知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思想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预设准复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梳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
随着现代交通对沥青路面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采用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增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本文选取三种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和两种代表纤维(有机纤维和无机纤维),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