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食品产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加工商与原料生产者关系,由此,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间能否有效的耦合是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构建合理的耦合模式及其实现机制。本文围绕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耦合,运用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链耦合的理论原理,即把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和博弈理论作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理论基础。运用超额收益模型对加工商与原料生产者参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边界进行定量分析,阐述了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参入绿色食品供应链的动力及其实现条件,对加工商与原料生产者协同定价收益模型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加工商与原料生产者的协同合作能实现双方收益的帕累托改进,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接着,通过结合产品属性、信息不对称和合约的不完全性等的分析,对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市场耦合、契约型、纵向一体化三种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协会+企业+农户”的合作制模式是当前处于发展中的我国绿色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关系耦合的现实选择。然后,以实施“协会+企业+农户”模式的湖南**米业有限公司与农户耦合生产绿色大米为例,从实践上说明合作与协调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缺陷。最后,探讨优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者与加工商耦合的利益分配、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加大合作组织、服务体系的培育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