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院夼村龙王信仰与祭海仪式研究——以民间信仰发生、功能论为视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o89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的最南端,坐落着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小渔村——院夼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从最初艰难的摇橹船时期到远洋捕捞的兴起,渔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海上无法预期的风险和身处其中的孤独与恐惧。对海洋的敬畏由此产生,龙王信仰得以生发并不断传承。这一信仰贯穿渔民日常生活,表现为各种禁忌与习俗,并在谷雨节祭海仪式中得以爆发式的集中呈现,所有的活动都体现着对平安与富有的追求。  渔民对大海的敬畏和对平安富足的追求使龙王信仰得以产生并相对稳定地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适应性的变迁。保一方海域平安的功能是维系信仰存在的根本,民间信仰的功能和发生之间便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联系不仅体现在祭海活动中,也与渔民整个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因此民间信仰发生论、功能论的研究需要结合个案进行语境与事件两方面的分析,从而揭示特定民间信仰产生、传承及变迁的动因及规律。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简要叙述本文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写作的缘起;其次从祭海研究、民间信仰观念与仪式二元论、民间信仰的发生论与功能论视角这三个角度进行学术史梳理,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及例证意义。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渔村男人的捕鱼生活和岸上女人的生活世界三个角度诠释龙王信仰的村落语境。第三部分,通过对院夼村信仰体系的描述阐释龙王信仰观念与祭海仪式行为之间的关系。第四、第五部分,主要从祭海仪式前的准备工作和祭海时的仪式场景两个角度对祭海活动进行深描,同时分析伴随整个祭海仪式的发展渔民内心世界的活动,并以发生论、功能论的视角探讨信仰观念在仪式活动中的体现。第六部分结语,从发生论、功能论角度论述民间信仰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的动因及规律,认为正是渔民对于平安富足的功利性追求,促使龙王信仰在当地产生,同时龙王信仰也适应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其他文献
在中国,林地的面积要比耕地的面积广大得多,中国现有43亿亩林地,是18亿亩耕地的2.4倍,而林地亩均产出只有22元,仅为耕地的3%。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中国农业用18亿亩耕地,解决
“天人观”探讨物我关系,其兼具宇宙观与伦理观之原型,为传统文化之核心。“天人观”虽为中国传统文化之范畴,但其所涵盖之议题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天人观”在中国
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反补贴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反补贴立法的几点设想。本文共分为引言与正文两个部分,其中正文由五章组成。
鉴定结论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对于查明案件真相、正确定罪量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刑事鉴定启动程序,是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司法鉴定行为的具体实施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