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成像技术在微流通道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学、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活细胞大多数为纯位相物体,仅会对光波的相位产生影响,利用光的振幅与强度记录物体信息的传统光学方法无法实现对活细胞进行观测。因此基于相干光的数字全息显微技术、基于部分相干光的微分干涉技术等相位成像技术应运而生。相位成像技术有效的利用细胞的相位信息,通过反演相位的变化实现其形态特征恢复,可对细胞进行无损检测。根据用途的不同微流控芯片存在多种空间微结构,为细胞培养、捕捉、分离等操作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操作平台,是研究微流体技术的重要工具。微流通道作为微流控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测微流控芯片中细胞的状态时,观测微流通道细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特点与需求,本文搭建了一套由可编程控制的LED阵列作为光源组成的显微成像系统,将相位成像技术应用于微流通道细胞检测。该成像系统为部分相干光照明,结合相位梯度传递函数从频域中完成对成像模型的构建。系统的成像结果由LED照明方式决定,无需机械操作通过编码控制即可实现不同的照明方案,结合非对称照明可以获得微流通道内细胞微分相衬成像结果。此外,根据微通道内细胞运动的特点,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相机采集模式对运动细胞的成像影响,对比不同去模糊算法在运动细胞图像复原中的效率与精度,利用最优复原方法对运动细胞的图像质量进行改善。同时在相位成像结果上利用圆检测方法得到目标,对目标特征提取后,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相位成像技术在微流通道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经过验证,本文所构建的LED阵列照明的相位显微成像系统,可以在相位梯度与振幅图像中建立联系。且成像无需复杂的光学元件,实施成本低。本文所提出的图像匹配与复原结合方案解决了微通道内细胞运动时如何获得的微分相衬图像的问题。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双样本的检测识别,证明了相位成像技术在微流通道细胞检测中的可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门诊治疗的92例SLE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及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旋转DSA
昆士兰大学的昆士兰脑研究所在澳大利亚率先为存储网络部署博科第六代光纤通道技术Supporting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in Queensland Brain I nstitute Demand澳大利亚昆
1999年1月~2001年1月,笔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同时加服新癀片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热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是医师诊断疾病和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医生会根据眼底图像中视盘的形状、颜色和光泽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又如医生根据大脑肿瘤的位置、体积和形状判断肿瘤是良性或者恶性。目前,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但卷积神经网络由于其端到端处理方式,以及在各种医学模态数据和各种组织器官分割中的鲁棒性,逐渐成为最主流的分割方法。尤其是近年来GPU处理能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代。今天,中国要强大、要复兴,就要大力发展科技,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而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培养创新人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