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对香港与内地高一学段化学教科书中科学过程技能进行比较研究。首先,立足化学学科,对科学过程技能的内涵、构成要素、水平进行解析,并基于此构建了化学教科书科学过程技能比较指标体系。接着,分别从化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这三方面对两地课程标准中的科学过程技能进行比较与分析,最后分别从科学过程技能要素、水平与表征方式这三个维度对香港与内地高一化学教科书进行比较,其中表征方式的比较从科学过程技能情境创设、栏目设置、呈现方式这三方面进行。
研究结果显示:
第一,两地课程标准都大力提倡科学素养教育,鼓励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重视综合发展科学过程技能。两地课程标准均采用完整的科学探究课题学习与在化学知识学习中穿插科学过程技能学习结合的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均提倡科学过程技能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然而,无论是科学过程技能目标、内容标准还是评价标准,香港课程指引都比内地课程标准描述得更加详细,香港地区将科学过程技能纳入升学考试评价内容中,且持主体取向评价观,而内地更偏向过程取向。
第二,香港与内地化学教科书都涵盖了所有的科学过程技能,香港教科书更偏重标准溶液配制中解释证据技能,内地教科书总体较为均衡。另外,也存在一些科学过程技能很少涉及,如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因、建模、调查、反思等技能。
第三,两地教科书科学过程技能平均水平都处于模仿水平,且整合水平比例都不高。但香港教科书兼顾四个水平的科学过程技能,采取循序渐进发展科学过程技能策略,指导性比内地教科书更强。内地教科书科学过程技能多认知与熟练水平,提供了更多的学生自主实践机会,而相对缺乏科学探究实践中的指导。
第四,两地化学教科书科学过程技能表征都较为丰富,创设了很多化学实验情境,生活生产情境也不断地涌现,但是两地学科前沿情境关注度都非常少;科学过程技能相关栏目设置丰富,尤其是香港教科书,涉及到的科学过程技能较为全面;香港与内地化学教科书均采用了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文字比例非常高,除单一呈现方式外,两种呈现方式同时表征更多,且香港比内地采用多种方式同时表征更多。
第五,两地化学教科书较为紧密结合化学知识类型编排科学过程技能,科学过程技能要素、水平、表征方式都会在元素周期表(化学理论性知识)、金属(化学事实性知识)、标准溶液的配制(化学技能性知识)三个主题中上呈现不同的特点,两地教科书在不同主题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给课程标准者编制者提出建议:有关科学过程技能的目标、内容与评价标准应具体化;应将科学过程技能形成性评价纳入升学考试体系。给教科书编写者提出建议:应重视“建模”思想在学生科学过程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应紧密结合知识类型编写科学过程技能;动态化呈现科学过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