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儿童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中国儿童期严重的营养问题,极大危害了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儿童单纯性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肥胖引起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临床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多采用外周血样来测定内皮损伤的标志物,如血清内皮素。还有一些血管活性物质物质如AngⅡ转换酶、前列环素和NO,也为内皮所释放,但尚无一项指标被证实能够确定内皮功能有无早期异常。本研究应用超声评估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功能,为临床早期干预及疗效评估提供有力证据。目的探讨超声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1-2009.12就诊于我院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已除外继发于内分泌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D%,其表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肥胖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Db)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肱脉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Df)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D%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结论(1)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2)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主要与肥胖本身及血脂有关;(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为临床早期干预及疗效评估提供了一个无创、快速、准确的新手段。
其他文献
老有所乐
期刊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不明原因引起的以骨髓造血衰竭和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与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内在缺陷,微环境功
目的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和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早期对患者血浆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