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是城市里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与特定环境中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都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会变革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道空间中存在着私人与公共较明显的矛盾冲突的现象,亦即本文所述的“侵街”现象。其反映了城市空间中复杂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负面的,但同时这些问题也是中国公共空间是如何被使用的一个实证。 本文以当下城市街道空间中的“侵街”现象为研究对象,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绪论,交待了关于街道研究开展的背景,说明以街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侵街”的现象,并对街道的相关研究作了整体的回顾,形成综述。 第一章将“侵街”置于较为宏观的背景中,从历史及“公共”概念的角度研究街道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侵街”作为街道空间中的典型现象在城市空间中所包含的意义,尤其是当下的“侵街”现象。 第二章从观察者的角度,微观地呈现“侵街”现象所形成的形态、特征,并简要阐释其背后的机制,同时,也希望以设计者的视角,从这些自下而上的行为结果中挖掘出些许有启发意义的方面。 第三章研究与“侵街”直接相关的街道空间使用者的评价,通过一定的手段,试图对本来无法描述的“约定俗成”的机制作出一些归纳和总结。 本文通过对一具体的城市空间现象进行较为微观的研究,以求引起相关人员对城市空间中具体的、物质的问题的关注。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研究人员、政府官员以及使用者等共同参与、创造着城市空间,希望各方面人士都能对此领域内已有的成果及现状进行不断评价,并将结果向公众传播,以缓和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本文期待为探究本土文化影响下的街道模式和活力再现机制,以及为城市更新和设计提供些许参考。同时,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