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是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备受关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均取得重要成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步入快速实施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明确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将助推绿色城镇化建设进程,这是新时代赋予城镇化建设的使命,也是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新动力的必然选择。绿色城镇化的确立是关系国计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绿色城镇化的深化研究是探求本质、厘清规律及客观评价的重大学术问题。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绿色城镇化问题在国内外学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理论分析范式方面,也形成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基础分析理论。这为本文开展深入分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现有的研究在评价指数的系统性建立方面的成果甚少,要么单一就城乡绿色发展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要么对城镇化进程的绩效进行简单测度。本文认为研究绿色城镇化发展首先要正本清源,明确界定何为绿色化,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难点突破,不仅要系统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以及对其运行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和客观评价,更要深入分析,总结原因。最后要精雕细琢,要基于我国特色,总结和吸纳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城镇化的有益经验;不仅要提出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还要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本文的基本研究立场为绿色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升级,也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绿色城镇化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人、自然环境、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和发展绿色化三个方面,生活绿色化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更加关注人作为城镇化主体的重要性;环境绿色化体现了绿色城镇化的本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绿色化体现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关注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在绿色城镇化模式下,更多地将绿色、生态、低碳等元素作为主要内容和途径,在生活、环境和发展等环节,更加着眼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这不仅包含了城镇规模的合理性增长,也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各个环节。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学科研究范式,采取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法、计量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起笔,尝试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对现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的指数构建和效率评价进行考察,最终落脚于推进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8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搜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厘清研究边界,提出研究述评,并给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章为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首先在基本概念的界析上,本章主要给出了城镇、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次提出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发展阶段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最后,以上述为基础,提出了绿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指出了绿色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章为我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本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历程,列举了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城镇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我国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同时,本章指出绿色城镇化将面临理念、体系、制度、模式及财政金融支持等五大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绿色城镇化应该抢抓发展机遇,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处理好环境公平与发展效率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绿色产业优化调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等七大关系。第4章为国外绿色城镇化的实践、经验与启示。国外发达国家在实现城镇化绿色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于我国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本章在对比分析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绿色城镇化探索路径基础上,指出了国外绿色城镇化的经验,以及对我国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启示。第5章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测评。本章首先论证了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构建的必要性和构建原则,而后基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参考实务届和理论界对绿色城镇化的界定,构建了包含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和发展绿色化三个维度的三级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并基于先进的熵权软集合模型,测算了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自2000年到2017年的变化,并从全国和省级两个尺度分维度、分地域测算了相关指数,最后对实证结果从时间和空间层面进行系统分析考察。本章认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00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为0.082,2017年该指标上升为0.917。在递增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及地区差异性。如东部地区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为0.618,中部地区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为0.334,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仅为0.271。第6章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效率评价。本章首先从新时期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论证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效率评价的重要性。随后,基于投入产出理论,选择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资源环境要素反映绿色城镇化的投入指标;选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等四个指标反映绿色城镇化的产出,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模型,测算了我国绿色城镇化效率,指出了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本章认为我国绿色城镇化效率的综合效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城镇化绿色转型的理念正在逐渐被接受,且效率在不断增加。本章发现纯技术效率变化远低于规模效率变化,我国城镇化建设过于重视规模效率,而忽视了效率,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应着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转变以往城镇化发展模式。第7章为推进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章认为为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要从加强绿色城镇化顶层设计,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金融财政体系改革,支撑绿色城镇化发展动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城镇化集约发展;做好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城市环境管理,营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总基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角度出发,推动绿色城镇化向好发展。第8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节着重提炼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给出了未来研究重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创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系统梳理,我们发现国内学术界对绿色城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虽部分学者借助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经验和方法对我国相关领域展开系列研究,但尚不成体系,有进一步突破的必要性。本文界定了绿色城镇化的内涵,强调绿色城镇化建设中要以人的城镇化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属性和目标方向。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人与自然源环境、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率和生态效率的统一,要倡导绿色、低碳、智慧、集约等多种方式。本文同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七大关系,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前期保障。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纵观相关研究进展与动态,我国绿色城镇化指数构建尚处于空白地带,亟需补充完善。本文系统构建了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全面测算了我国绿色城镇化指数,把现有的基本处在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等研究阶段的绿色城镇化研究提升到定量测度阶段,从而丰富了研究内容,填补了研究空白。三是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认为单纯考察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数或进行相关效率评价都是不全面的,本文尝试把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情况做出全面的考察。正基于上述理念,本文一方面构建了涵盖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和发展绿色化三个维度,28个三级指标的绿色城镇化指数指标评价体系,计算具体城镇化指数,另一方面构建了涵盖7大类指标的用于测算绿色城镇化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算我国绿色城镇化效率。同时,本文运用先进的熵权软集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以及Malmquist模型,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研究。这种研究思路设计和方法的运用不仅大大提升了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从本研究整体架构来看,既有绿色城镇化内涵的界定,相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论证,也有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指标和效率的全面测度和评价,达到了理论阐述和实证评价的逻辑统一。
其他文献
在生物医学领域,对高准确和高灵敏的检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各种生物分子,包括核酸、适配体和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等的检测。准确快速的从少量或者微量的样本中获得很多的生物信息,是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中,如何有效地将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定量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被广泛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基于量子点光学性质设计的生物传感器,系以量子点及其生物偶
学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此外,盆景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将口袋公园与中国传统盆景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景观发展中,不仅顺应了口袋公园的发展趋势而且弘扬了中国传统的盆景文化,既扮靓了口袋公园,也宣传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
本论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设计一种可以用于储存收集来自可再生能源能量的超级电容器电极,以确保能源的可持续性,同时可以减少因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和漏油而造成的空气和水污染。第二个问题是研发一种有效的催化剂,可以用于降解由于工业废物和漏油污染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了研发一种可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我们通过原位水热聚合的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种新颖的3D的三元复合材料,即石墨烯-Fe3O4-聚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白花蛇舌草所有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筛选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蛋白信息转换成基因信息。利用Dis Ge NET、GeneCards、GAD等数据库检索IgA肾病相关靶基因后,对IgA肾病相关靶点、白花蛇舌草作用靶点取
学位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特色小城镇的创建拓展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学界对旅游特色小城镇的学术跟进也正在朝着多元面向展开。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强调“产”“城”“人”“文”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发展理念。新时期,旅游特色小城镇的产城融合发展对于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完善中国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深化旅游特色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