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s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影响,为保持能源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寻找能够替代石油燃料并对环境破坏小的新能源。而生物柴油是典型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其是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过酯交换所得的脂肪酸酯,其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安全性能、良好的燃烧性能等优点,因而可以成为矿物柴油的替代品。   本文对油松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油松籽油酯交换反应的固体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得到油籽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了油松籽油转化生物柴油的可行性。油松在我国分布极广,将油松籽油转化为生物柴油,作为储备能源利用,扩展了生物柴油产业的原料来源。   本研究测定了油松籽的含油率以及油松籽油的比重、折光率、酸值、碘值、皂化值、乙酰值、羟基值等理化性质,并计算了油松籽油的分子量。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了油松籽油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均相碱催化法,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四个单因素对油松籽油甲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油松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制备了非均相固体碱Mg-Al水滑石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油松籽油甲酯化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测定了油松籽油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能,衡量了所制备生物柴油的品质。   结果表明,油松籽含油率为30.37%,而油松籽油的比重(d420)、折光率(n20)、酸值、碘值、皂化值、乙酰值、羟基值和相对分子量则分别为0.9175、1.4719、1.6mgKOH/g、93.1gI2/100g、188.7mgKOH/g、26.3mgKOH/g、3.7mgKOH/g和892。油松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组成,其中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总含量达64.12%。以均相碱为催化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油松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占油重的0.9%,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的甲酯转化率为89.63%,生物柴油的得率为97.19%。以制备的水滑石(Mg6Al2(OH)184.5H2O)作为催化剂进行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油松籽油酯交换反应甲酯转化率最大为71.53%。   通过对制备的生物柴油的密度、运动黏度、闪点、冷滤点、硫含量、10%蒸余物残碳、硫酸盐灰分、水含量、机械杂质、腐蚀性实验(铜片)、十六烷值、酸值、馏程(90%回收温度)等理化性质分析,其主要的理化性质指标满足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GB/T20828-2007)的标准。
其他文献
氧化锆(ZrO2)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的应用于特种陶瓷、电子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高温下,ZrO2具有优良的氧离子导电性,导电机理尚不明确;同时,在工业生产ZrO2薄
本文以一定浓度(160mg L-1)的氯化钙(CaCl2)与不同浓度(100,250,500mg L-1)的甘氨酸甜菜碱(GB)组合对菊花“汴梁银宝”品种从定头(即最后一次摘心)至花蕾形成时期进行整株喷雾处理,测定了
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是合成碳酸二乙酯的起始原料。此外,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作为电池的电解质,对光,热和化学变化等不利因素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因此,碳酸乙烯酯具有巨大的
本论文围绕尼古丁降解菌Pseudomonas sp.HF-1响应尼古丁胁迫的代谢组学、尼古丁的微生物降解分子机制、烟草废弃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生态机制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对Pseudomonas sp. HF-1的pMH1尼古丁降解基因簇中的一个预测编码胺氧化酶的基因amo进行了克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在55kDa左右,与预期的蛋白质分子量相近。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