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高校是引领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观与价值观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能否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相和谐的问题,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价值、价值体系与社会核心价值的涵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第二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首先,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一元化面临挑战;其次,教学方式重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手段亟需现代化;再次,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认识存在偏差;最后,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中的消极因素不容忽视。
第四部分: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其次是消解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偏差的迫切需要;再次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最后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选择。
第五部分:从高校师德建设、显性教育、社会实践、隐性课程、制度建设、关注大学生的利益需求以及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等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