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动力学建模与理论分析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流产,不孕,睾丸炎,肝、脾肿大等。我国每年因布鲁氏菌病引起的畜牧业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且人间新发病例数达到4万人。因此寻求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动力学模型分析能够预测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可以给出预防和控制的最优策略。然而,目前对于布鲁氏菌病的动力学建模与研究还比较少,为了分析布鲁氏菌病流行的关键因素,挖掘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做了以下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布鲁氏菌病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工作。第二章研究了具有阶段结构的羊群布鲁氏菌病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以及正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第三章研究了公共牧场中牛羊混合交叉传染布鲁氏菌病模型,给出了模型基本再生数的表达式以及正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用四个例子来表征牛羊之间存在交叉传染与否对布鲁氏菌病最终规模的影响,最后得出混合交叉传染在牛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切断牛群和羊群之间的交叉传染是控制公共牧场中牛羊群布鲁氏菌病的必要因素,现实中只需将牛、羊群分开喂养即可。第四章研究了中国内蒙古兴安盟人-羊群布鲁氏菌病模型,模型描述了羊与羊之间的传染和羊与人之间的传染。通过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给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以及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本章结合每年兴安盟人间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数,将模型的解与年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并给出兴安盟布鲁氏菌病的基本再生数大约为1.9789。依据模型基本再生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可知,免疫、检测以及隔离喂养基础母羊和其它羊是控制兴安盟布鲁氏菌病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传统的酶解法收集细胞会损坏细胞膜蛋白并且细胞活性低,利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温敏涂层来收集细胞可以克服这种缺陷,而且可以获得完整的细胞层。然而目前使用的
从2008年开始,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基础,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质量评价和监控方案的研究与实施,建立了一个核心、三个系统和三个"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新模式,实
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lis)具有观赏效果好、药用价值高等优点,因此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利用价值。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水杨酸能够提高植物耐盐性,为探索水杨酸诱导是否能成为提高肥皂草抗盐性的可行方法。本试验以肥皂草为植物材料,对NaCl胁迫(0.2%、0.4%、0.6%)下的肥皂草施用不同浓度(0.2、0.4、0.6、0.8、1.0 mmol.L-)的
韩非子不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此前研究韩非子的海内外学者,他们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法学、文学、语言学、
实验动物外科教学是军医大学医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麻醉学专业学员而言,在外科教学过程中应兼顾麻醉、有的放矢,建立起初步的麻醉理念。
为了激发学生对寄生虫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研究型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
苯酚作为石油加工业、杀虫剂工厂、化工等许多工业点源的优先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经常被发现。本文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根据苯酚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48 h的半致死浓度,设置了五个苯酚浓度组(0.25、0.75、1.25、1.75、2.25 mg/L)和一个对照组,分别在胁迫24、48 h后,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从组织病理学水平观察了不同浓度苯酚胁迫多刺裸腹溞后,表皮显微和亚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