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小时血压动态变化特点。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患者3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率过滤分为5组:CKD1期组101例;CKD2期组83例;CKD3期组90例;CKD4期组56例;CKD5期组32例。使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昼夜节律,同时测量相关临床指标。结果:(1)随着肾功能损伤加重,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脉压越来越高;(2)CKD患者总体非勺型、反勺型血压比例分别为53.0%、24.3%,勺型血压比例仅为20.7%,且随着肾脏损害程度逐步加重,勺型血压比例逐渐下降;(3)非勺型、反勺型与勺型血压患者相比,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明显上升,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率明显下降;(4)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各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逐渐增加,同时伴随射血分数的下降;反勺型相较非勺型、勺型血压E/A逐步下降,同时反勺型、非勺型相较勺型血压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逐步增加;(5)微量白蛋白尿(MAU)>300mg/24h相较于30mg/24h≤MAU<300mg/24h,平均收缩压明显上升。结论:随着肾功能进展,CKD患者血压水平逐渐上升,以非勺型、反勺型血压模式为主,且早期即有昼夜节律异常表现;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能够影响左心室的结构及功能;随着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均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