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NMOSD患者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血液、脑脊液特点,探讨与NMOSD视神经损害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以2015年版国际共识及诊断标准纳入的108例NMOS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是否有视神经损害分为视神经损害组与无视神经损害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与生化特征;根据AQP4抗体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AQP4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生化特点,通过Speaman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AQP4抗体、血肌酐与NMOSD患者视神经损害的相关性,以此探讨NMOSD视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根据男女性别分组分析血肌酐与视神经损害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分析血肌酐水平对视神经损害的风险性。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08例NMOSD患者中,视神经损害组53例,无视神经损害55例,两组之间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外周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寡克隆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次数、血肌酐及AQP4抗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QP4抗体阳性组50例,阴性组17例,两组之间视神经损害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8.267,P<0.05)。AQP4抗体与视神经损害发生呈正相关(r=0.351,P<0.05)。视神经损害组患者血肌酐中位数54.00μmol/L,四分位间距15.00μmol/L;无视神经损害组血肌酐中位数61.00μmol/L,四分位间距24.00μmol/L,两组间血肌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8),血肌酐水平与视神经损害发生呈负相关(r=-0.260,P<0.05)。在NMOSD总体人群中视神经损害与无损害组血肌酐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通过分层分析,这种差异性在男性患者中仍然存在(P=0.024)。将男性患者按血肌酐测值分成渐升高的三等份,三组间视神经损害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8)。考虑到年龄、复发次数、AQP4抗体等因素影响,在男性患者中,分析逐渐升高的三组血肌酐水平对视神经损害的风险比,Q1为基线水平,此时OR=1.0,随着SCR值增加,SCR对视神经损害发生的OR为0.33、0.05,其保护作用随之增加。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AQP4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易出现视神经损害,是其危险因素,两者正相关性有助于NMOSD患者视神经损害的早期预判及病情监测。本研究证实较高的血肌酐水平可能降低视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两者负相关性提示血肌酐可能为NMOSD患者视神经损害的保护性因素,尤其对男性患者而言,但肯定结论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