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初中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已经成为中学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目标,这也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初中生个体、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协力配合。将英烈精神融入初中生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在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中营造学习英烈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从而培养为祖国、为民族作出贡献的青年服务。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初中生缺乏学习英烈精神的意识,未能践行英烈精神的内涵;一味地注重英烈精神的活动形式,而未能挖掘英烈精神的深意;有的初中生甚至缺乏辨别戏谑英烈现象的能力,产生盲目诋毁英烈的行为;缺乏认同英烈精神的情感,从而缺乏学习英烈精神的动力。因此,将英烈精神融入初中生民族精神培育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关键一步。初中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初中生个体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甚少,大部分初一初二的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概念比较模糊;政治课教师的民族精神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理论灌输法,教学的方式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不浓;而社会营造的学习英烈精神的氛围不具针对性,没有针对具体的年龄层次,所以对初中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家长对初中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也不够重视,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提出了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培育民族精神,主要从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科目、校园文化资源以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这几个方面着手;以社会为大本营培育民族精神,如营造学习英烈精神的舆论氛围、举办学习英烈精神的活动、制定保护英烈精神的法律;以家庭为小基地培育初中生民族精神,家长自身转变忽视英烈精神教育的观念并身体力行,注重创新英烈精神教育的方式。文章分别从初中生个体、学校、社会、家庭四个不同层面提出了将英烈精神融入初中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也希望可以给初中生德育教育中民族精神的养成提供一点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