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金融与贸易服务协议》,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市场,取消了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进行限制的措施。外资银行今后在我国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经营策略如何变化也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起,关于银行跨国经营和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影响的问题就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对外资银行在WTO过渡期经营及影响的分析和研究内容比较丰实,但对2006年之后外资银行经营策略的新变化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对2006年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变化及我国对策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研究。首先,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外资银行经营策略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认为外资银行根据其在华经营的现状与经营环境的变化,在2006年之后将采取四个方面的策略来开拓中国市场:继续参股中资银行;多层面推进本土化;瞄准高端、多元发展零售市场业务;“点面结合,以点为主”进行布局。其次,对外资银行策略变化的效应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静态分析得出竞争存在分配和激励两种效应;实证分析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整体数据,得出在我国现阶段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分配效应比较明显,激励效应并不理想;动态分析得出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中外资银行保持在有效竞争区间之中最佳竞争强度,才可以达到双赢;理论分析得出外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对东道国金融稳定具有双重作用;由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并没有增加东道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我国应对外资银行经营策略变化的策略建议。中资银行方面要加强创新,重视人才的竞争,打造中国的银行品牌,以客户为中心,明确最佳客户,维护网点优势。金融当局方面要积极推进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创新,提高监管水平,维护金融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