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每年有超过100万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传统治疗手段(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疗效不理想。除了肿瘤本身的机制外,肿瘤微环境特别是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与肿瘤的进展甚至放化疗、靶向药物抵抗有关。可以说,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预防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扩散中免疫系统扮演重要的角色。对于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Tfh作为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一种,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特殊的辅助性T细胞,表达CXCR5的Tfh细胞在CXCL13的趋化下,被募集到淋巴滤泡,参与诱导B细胞的分化及生发中心的形成,通过产生IL-21等细胞因子以及表达ICOS等粘附分子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Tfr细胞作为Tfh细胞的调节对应物,兼有Tfh和Foxp3+Treg细胞的表型特征,抑制生发中心的形成及B细胞的分化,充当与Tfh相反的角色。近来研究表明失调的免疫系统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肉瘤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而关于Tfh和Tfr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的研究,国内外尚少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fh、Tfr的表达和上清IL-21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目的:检测Tfh和Tfr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外周血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上清IL-21含量。分析Tfh和Tfr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1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外周血中CD4+CXCR5+PD-1+Foxp3-Tfh细胞和CD4+CXCR5+PD-1+Foxp3+Tfr细胞的表达。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分子水平检测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外周血上清IL-21含量。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点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共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23~83岁,平均年龄57.6岁,中位年龄58.5岁,病理均证实为腺癌。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21例,Ⅲ期25例,Ⅳ期9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3例,腹腔广泛转移1例,脑转移1例),其中Ⅰ、Ⅱ、Ⅲ及部分Ⅳ期(4例肝转移)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有淋巴结转移的3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30例。健康对照组共30例,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26~78岁,平均年龄53.2岁,中位年龄54岁。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等方面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2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fh细胞和Tfr细胞的表达以CD4+CXCR5+PD-1+Foxp3-作为Tfh细胞的标记,CD4+CXCR5+PD-1+Foxp3+作为Tfr细胞的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外周血中Tfh细胞和Tfr细胞的表达。P1门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设CD4+T细胞为2门,Q3和Q4分别为外周血中Tfh细胞和Tfr细胞的表达情况。3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外周血Tfh细胞和Tfr细胞的表达实验组CRC患者外周血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2.93±2.48vs2.09±1.34,P=0.038);而实验组CRC患者外周血Tfr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0.16±0.09vs0.2±0.11,P=0.047)。4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有淋巴结转移者Tfh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高(2.85±1.5 vs2.20±1.2)。各TNM分期间Tfh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相比较,Ⅰ期(1.39±0.64)和Ⅳ期(1.97±0.82)相比较,P=0.04,有统计学差异;而Ⅰ期和Ⅱ期、Ⅲ期相比较及Ⅱ期、Ⅲ期、Ⅳ期间相互比较P值均大于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比较CRC患者CEA>5ng/ml和CEA<5ng/ml两组间Tfh细胞表达(3.06±2.79vs2.19±2.16,P=0.173),无统计学差异。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上清IL-21水平,结果显示: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96.48±69.85vs149.85±91.49,P<0.05)。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表达量升高,同时伴有Tfr表达量下降,且外周血上清IL-21水平升高。2 Tfh、Tfr细胞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