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劳结合理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一个纯粹的教育学问题。联系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我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首先是一个哲学命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最好的理解视域是实践唯物主义。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命题的理解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展开的,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过了历史性的弯路。究其原因,既有当时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也与我们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理解的偏差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必须纳入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的理论视域才能得到正确完整的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因而首先必须明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革命性和先进性是在与西方传统实践观的对比中显现出来的;同时也是在扬弃西方传统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有必要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实践观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借以澄明马克思的实践观。唯其如此,才能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中来理解和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把握其内在实质和革命意义,进而以其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其他文献
学位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渔民的体育活动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渔民的体育活动状况非常糟糕,体育思想觉悟落后,健
新旧世纪之交,随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评价以其独特作用和地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是课程评价的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课程评价特点纷呈,生命旺
语码转换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种普遍且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一直是社会语言学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以往的语码转换研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主要
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后,我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各队要获得胜利,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外,还需要依靠球星个人的发挥:一次果断的突破,一次诡异的传球,一次绝
目前,基层电大在资源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形式的资源比比皆是,资源优势是明显的。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源,学生将无所适从,相当多的资源将无法直接使用,使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