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公司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不一致而造成的公司效率低下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公司通常使用股权激励计划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计划在于赋予管理者成为本公司股东的权利。这使得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趋向一致。股权激励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欢迎。我国上市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激励计划才真正意义上开始发挥作用,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也迎来高速发展期。 本文利用2006年至2015年共10年间我国870家上市公司推出的1198例股权激励计划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发布是否会带来短期市场效应。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发布当日,公司股价存在显著的上涨趋势,平均会产生1.4%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短期内会趋向回落。这说明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确实会给股价带来正向的市场效应,但持续时间不长。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股权激励计划不同细节给公司股价带来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与限制性股票相比,股票期权形式的股权激励计划发布会产生更高的超额收益率;相较于小规模公司,较大规模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会产生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一般来看,股权激励比例越高,计划发布后股票也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为了探究公告发布带来的市场效应背后是否会有业绩支持,文章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公司业绩指标ROE与股权激励比例EIR之间的关系。回归发现,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业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因此本文没有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公司业绩。 文章还发现,在公告日之前,公司股价通常就会产生异动,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内幕信息泄露的情况。这侧面证明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程度仍然较低,还未达到强式有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