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盐碱地改良措施的脱盐、抑盐效果研究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imi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引黄灌区由于地下水位高、黄河来水减少等因素导致的次生盐碱地荒废、易于返盐、作物成活率低等问题,以“脱盐和抑盐”为水盐调控技术手段,研究旱作条件下快速冲洗改良、竖孔排盐、耕作抑盐等水盐调控关键技术,建立完整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旱作条件下盐分冲洗效果试验。通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布置田间试验,研究发现,无排盐沟0-20 cm 土层处理4 (脱硫石膏+深松耕)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39.3%,处理2 (施用脱硫石膏)土壤全盐降低26.20%,处理3 (深松耕)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13.22%, 20-40 cm 土层处理4 (脱硫石膏+深松耕)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23.79%,处理2 (施用脱硫石膏)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18.80%。设置排盐沟有助于降低土壤盐分,处理4 (设置排盐沟+脱硫石膏+深松耕)耕层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34.73%,耕层土壤盐分下降了 66.51%。土壤碱化度较对照下降了 34.35%。2.土壤竖孔排盐效果试验。为了加速旱作盐分冲洗效果,达到快速排盐的目的,研究设置不同排盐孔数的脱盐效果,确定打破粘土层,疏通排盐通道的最佳竖孔布置方式。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一为排盐孔数,设3个水平:不打孔(处理1)、200个·hm2 (处理2)、400个·hm2 (处理3);因素二为灌水淋洗次数,设2个水平:1次、4次。灌水4次处理在灌水1次处理基础上进行。小区面积为4 m×50 m=200 m2,每处理3次重复。排盐孔数为300个·hm-2处理土壤全盐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全盐含量下降38.71%,设置排盐孔数越多,相应的土壤脱盐率越高。3.不同农艺措施防盐抑盐效果试验。为了控制土壤返盐,研究中耕、防蒸覆盖、起垄沟植等不同农艺措施的防盐抑盐效果,提出适宜的盐碱地防盐抑盐技术。试验采用拉丁方设计,设对照(处理1)、中耕(处理2)、起垄沟植(处理3)、防蒸覆盖(处理4) 4个处理,4次重复。中耕、防蒸覆盖、起垄沟植等措施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葵出苗率产量,出苗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 6.98%、42.87%和51.43%,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23.30%、46.62%和58.90%。综上,施用石膏、打孔填砂、中耕、防蒸覆盖、起垄沟植等措施能显著改良盐碱地,通过快速冲洗改良、竖孔排盐、耕作抑盐等水盐调控关键技术为后期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报讯(记者徐艳红)2018年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18年
报纸
本文简要介绍了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定义和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治疗措施。
设计了一种履带板新钢种35MnTiB,该钢种同国内现有履带板用钢40SiMn2相比,碳、锰含量降低。经过热处理后,可减少履带板在使用中的断裂现象,同时耐磨性不低于40SiMn2履带钢,延长了履带板的使用寿命。
马恩列斯军事理论创立以来,中外学者对其历史地位有着不同看法。尽管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对马恩列斯军事理论进行歪曲和贬低,但又不得不给予某种公允乃至较高的评价。前苏联和中
近几年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临床越来越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治疗,缓解抑郁状态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这一点已成为临床共识。文章分析总结近几年恶性肿瘤患
中国发达地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牵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审视,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总量快速增长,但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和经济效益不高,在
"钉子户"及其抗争是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突出现象,近年来媒体和学界围绕此类问题也初步形成了比较激烈的争议。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现有讨论在研究对象上呈现城市"钉子户"和乡村"
对自然资源法部门法属性的定位,是环境资源法体系研究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并无定论。论文对自然资源法部门法属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与评述,
信访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向党和政府揭发、检举、控告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监督。通过人民群众的信访反映,可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行政机关领导在工
用端甲氧基聚硅氧烷对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进行了改性 ,该改性体系在安息香甲醚为引发剂时可成功地进行紫外固化 ,实验结果表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可明显改善体系的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