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引黄灌区由于地下水位高、黄河来水减少等因素导致的次生盐碱地荒废、易于返盐、作物成活率低等问题,以“脱盐和抑盐”为水盐调控技术手段,研究旱作条件下快速冲洗改良、竖孔排盐、耕作抑盐等水盐调控关键技术,建立完整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旱作条件下盐分冲洗效果试验。通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布置田间试验,研究发现,无排盐沟0-20 cm 土层处理4 (脱硫石膏+深松耕)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39.3%,处理2 (施用脱硫石膏)土壤全盐降低26.20%,处理3 (深松耕)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13.22%, 20-40 cm 土层处理4 (脱硫石膏+深松耕)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23.79%,处理2 (施用脱硫石膏)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18.80%。设置排盐沟有助于降低土壤盐分,处理4 (设置排盐沟+脱硫石膏+深松耕)耕层土壤全盐含量下降了 34.73%,耕层土壤盐分下降了 66.51%。土壤碱化度较对照下降了 34.35%。2.土壤竖孔排盐效果试验。为了加速旱作盐分冲洗效果,达到快速排盐的目的,研究设置不同排盐孔数的脱盐效果,确定打破粘土层,疏通排盐通道的最佳竖孔布置方式。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一为排盐孔数,设3个水平:不打孔(处理1)、200个·hm2 (处理2)、400个·hm2 (处理3);因素二为灌水淋洗次数,设2个水平:1次、4次。灌水4次处理在灌水1次处理基础上进行。小区面积为4 m×50 m=200 m2,每处理3次重复。排盐孔数为300个·hm-2处理土壤全盐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全盐含量下降38.71%,设置排盐孔数越多,相应的土壤脱盐率越高。3.不同农艺措施防盐抑盐效果试验。为了控制土壤返盐,研究中耕、防蒸覆盖、起垄沟植等不同农艺措施的防盐抑盐效果,提出适宜的盐碱地防盐抑盐技术。试验采用拉丁方设计,设对照(处理1)、中耕(处理2)、起垄沟植(处理3)、防蒸覆盖(处理4) 4个处理,4次重复。中耕、防蒸覆盖、起垄沟植等措施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葵出苗率产量,出苗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 6.98%、42.87%和51.43%,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23.30%、46.62%和58.90%。综上,施用石膏、打孔填砂、中耕、防蒸覆盖、起垄沟植等措施能显著改良盐碱地,通过快速冲洗改良、竖孔排盐、耕作抑盐等水盐调控关键技术为后期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