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比评价奥邦骨修复材料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颌骨是颌面部重要的骨组织结构,其对咀嚼、语言功能以及颜面部的美观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下颌骨缺损也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颌骨囊肿术后的无效腔也是骨缺损的原因之一。所以骨缺损后修复、重建一直是临床的研究热点。CBCT对于高度矿化的组织可以显示出非常清晰,准确的影像,现已成为以骨缺损为主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奥邦骨修复材料是新一代的无机陶瓷类支架材料,本实验将其植入因牙源性颌骨囊肿导致的下颌骨缺损内,用CBCT连续观察,并结合患区不同时期与健侧形成的灰度比的变化来评估奥邦骨修复材料成骨效果。  方法 选取因牙源性囊肿导致下颌后牙区骨缺损患者20人,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55岁,患者的骨缺损范围均超过2 cm×2 cm×2 cm。缺损区植入奥邦骨修复材料,在术前、术后第1、3、6个月拍摄CBCT,对图像进行定点、截面,结合软件对植骨侧术后不同时期的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平均灰度值进行测量,再计算出植骨侧术后不同时期两个轴面分别与健侧形成的灰度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无论是矢状面还是冠状面,植骨侧在术前和术后的不同时期与健侧相比,平均灰度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前患侧与健侧形成的灰度比最低,植骨侧术后第1个月与健侧形成的灰度比上升至最大值;术后第3个月灰度比较术后第1个月明显下降;术后第6个月比值趋近于1。  结论 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后牙区牙源性囊肿术后导致的骨缺损修复中,有良好的成骨效果;灰度比能直观的看出术前、术后患侧骨密度与健侧的差异,可作为观察成骨效果的一种客观评价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瑞典Branemark教授首创纯钛种植系统以来,种植牙已成为牙缺失的重要修复方法之一。传统的牙种植修复要求在拔牙创完全骨性愈合后,牙槽嵴形态良好时才能进行牙种植体植入
目的:在获得含目的基因pacA-ctxB, pacP-ctxB的转基因番茄第三代种子的基础上,应用PCR、Western blot、ELISA技术对转基因番茄进行鉴定及目的蛋白浓度测定,进一步对新西兰大白
背景和目的:窝沟封闭技术自应用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窝沟封闭材料和技术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封闭剂的渗透性及减少封闭剂的微渗漏,以提高窝沟封闭的防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