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二磨牙与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三磨牙两种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治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安氏Ⅱ1类患者27例,分为两组。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二磨牙共13例设为A组(男6女7,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为14.57±0.85岁,矫治时间为18.14±1.67月);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三磨牙14例共设为B组(男6女8,年龄12-15岁,平均年龄为13.64±0.93岁,矫治时间为22.64±0.84月)。矫治中使用头帽口外弓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将两组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导入winceph8.0软件中进行软硬组织的项目测量,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矫治前各测量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矫治前具有可比性。 2、矫治后:A组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大于B组,B组后面高(S-Go)增长量大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治前后软组织、上下切牙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突度均可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2、与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三磨牙相比,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二磨牙后口外弓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