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II1类错牙合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二磨牙与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三磨牙两种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治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安氏Ⅱ1类患者27例,分为两组。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二磨牙共13例设为A组(男6女7,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为14.57±0.85岁,矫治时间为18.14±1.67月);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三磨牙14例共设为B组(男6女8,年龄12-15岁,平均年龄为13.64±0.93岁,矫治时间为22.64±0.84月)。矫治中使用头帽口外弓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将两组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导入winceph8.0软件中进行软硬组织的项目测量,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矫治前各测量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矫治前具有可比性。  2、矫治后:A组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大于B组,B组后面高(S-Go)增长量大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治前后软组织、上下切牙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突度均可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2、与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三磨牙相比,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及两个上颌第二磨牙后口外弓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效果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是人类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生物膜是包括其在内的几乎所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生物膜微生物具有超强耐药性。其可能机制包括:生物膜中胞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恒磨牙及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博士口腔诊所2010年收治的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一例。女性,年龄15岁;临床检查
【摘要】幸福是人生的主题,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本人职业生活的幸福,也关系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业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提升教师幸福感的路径。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途径  【分类号】G635.1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农民以获得丰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