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掌握晋中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寻找影响漏报的主要因素,以规范疫情报告工作,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选市、县、企业、乡、村级五个级别的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情况、疫情报告管理情况、医务人员疫情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2、调查方法:采用查阅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分析方法:对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疫情报告管理情况、医务人员疫情报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水平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1、漏报水平:总漏报率5.29%。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村级漏报率最高12.96%,乡级次之7.32%,市级最低,漏报率为0.00%,统计学差异显著;不同地区医疗机构中,东山漏报率6.85%,高于南同蒲4.32%,统计学差异显著。2、疫情报告管理情况:组织机构健全率96.1%,管理制度完善率80.03%,疫情报告执行到位率77.26%。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专职疫情人员配置、疫情自查、登记簿使用、人员培训方面统计学差异显著;不同地区医疗机构,仅在专职疫情人员配置、人员培训方面差异显著。3、疫情知识知晓情况: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从业年限、不同职业、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知识的掌握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间无差异。结论提高疫情报告质量,降低和减少漏报的发生,关键是加强医务人员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规范疫情报告制度,强化依法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