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1979年发表他的处女作《天麻的故事》开始,便异常执着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至今创作已有三十余年。大器晚成的阎连科如今已经成为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作家。阅读他的作品总能引发我们形而上的思考,他凝注的虽然是耙耧山脉这片充满苦难的大地,但着眼点却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具有寓言化的高度与叙事特点。因此本论文试以寓言化叙事的角度分析阎连科小说,通过分析小说中寓言化呈现的图景来深入探讨其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以及叙事形式特点,为人们更好地走进阎连科的小说世界提供一个视角。本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如下: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并且介绍中外文论中关于寓言理论,对本论文中使用的“寓言化”进行了界定:寓言化是作家创作时所使用的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主要特点。文本叙述表面的背后蕴含着另外一层深意,以此作为对世界的理解。故事性将寓言与一切虽然有所指但是没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区别开,寄寓性与一般的叙事作品区别开。第一章:阎连科小说的寓言化叙事景观。阎连科寓言化小说的内容很丰富,涉及面很广,他围绕着农村中的权力、生命、人性、社会文化等不同的主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能引起人形而上思考的寓言化氛围。因此本章主要从权力寓言、生命寓言、人性寓言三个方面来分析阎连科小说中的寓言化景观。第二章:阎连科小说的寓言化叙事意象。首先对意象进行释义,指出意象化写作是表现寓言化主题很重要的手段,具有隐喻功能,它是独特的审美复合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阎连科小说中村庄意象、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太阳意象来具体把握其作品的寓言化倾向。第三章:阎连科小说的寓言化叙事形式。本章首先通过封闭而开放的回环结构和彰显人生意义的倒放结构来揭示结构对于寓言化表达的作用。其次,分析戏谑性语言形成的寓言化张力,然后分析人鬼互涉的叙事视角。最终指出不管是独特的叙事结构还是戏谑性的语言,抑或是人鬼互涉的叙事视角,都是一种表现形式,其背后的“意味”才是作者最终的指向。因此深入探讨阎连科寓言化写作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第四章:阎连科小说寓言化叙事的意义。首先指出阎连科寓言化的写作为乡土小说注入新的活力,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探寻了乡土小说新的叙事方式。同时将其与当代文坛上其他作家对比后发现,他的写作既是暗合时代潮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最后指出他的写作是本土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将古老中国的民族传统、地域特色与现代气息融合起来,迈开了通往世界的步伐。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寓言化写作的介入使得阎连科小说走出了单纯写意层面走向审美层面,有了激情与飞扬,获得了更深厚的内涵,探索了小说表现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