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C4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基因改变在胃癌中的作用和意义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DPC4基因在人类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不伴肠化尘、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尘、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状况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TGFβRⅠ、Ⅱ)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研究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DPC4基因在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异型增生)、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中的表达状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DPC4、TGFβ RⅡ、TGFβ RⅠ基因在56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DPC4基因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不伴肠化尘、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00%、95.8%、76.8%,胃癌与胃粘膜病变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76.8%的胃癌组织中存在DPC4基因的阳性表达,在胃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3.TGFβ RⅡ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30.4%,在高、中分化胃癌、早期胃癌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中表达率(75%、71.4%、52.9%)明显高于低分化、进展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胃癌(18.2%、24.5%、20.5%),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O.001)。 中 文 摘 要 4.*G卜pRI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42.9%,在高、中分化胃癌、 早朋胃癌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中表达率(75%、85.7%、70.6%)明 显高于低分化、进展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胃癌(34.1%、36.7%、30.8%), 存在显著性差异(P<0.口5)。5.0**4、**rp RH、**卜pRI基因在 胃癌中的表达在性别、部位、病理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6.DPC4 与 TGF P R 11、TGF 6 RI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正相关(P< 0.05)。 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 DPC4、TGF 6 RI、TGF 6 R 11基囚的改变, 导致蛋白表达的下调,三者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某些 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发展的生物学指材。
其他文献
选取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销售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债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绩效之间的相互
<正>"2015年5月1日前淘汰以焦炭为原料的间歇法生产装置",这是国家工信部于2013年5月1日颁布的《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的规定。自准入条件颁布以来,全行业多数企业均
近年来,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免疫层析分析方法(SERS-ICA)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应用于不同目标分析物的检测。新型SERS活性基底材料的开发是提高SERS-ICA的灵敏度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本文成功制备了三种高活性SERS基底材料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违禁添加物(如苏丹红I、沙丁胺醇)和水环境中的药物残留(如双氯芬酸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免疫层析检测
通过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相互间的信任,以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分娩期各产程、产后及新生儿的积极有效的监测和护理,以及严
贵金属微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性质(surface plasomon resonance,SPR),在传感、颜色显示、表面增强光谱基底、光电器件等诸多领域展现出重大的应用潜力。SPR是金
<正>一、"人间国宝"称谓的由来一般认为,日本的无形文化财,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种看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在日本,有关无形文化财的认定和保护,有专门的《文化
会议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其中RFID技术、QR技术、EPC系统、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被产生、采集
遥感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是获取区域化植被生长连续动态信息的有效途径,已广泛地应用到农业领域。然而当进行大尺度推广时,目前的同化技术效率,难以满足大尺度作物生长连续动态监测的需求。因而,提高遥感作物生长模型同化的效率,对于快速准确获取区域尺度的植被生长动态信息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本研究选择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基地——湖南省株洲市作为实验区域。收集了该区域的Landsat和HJ-1遥感影像数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7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有腹水和肝性脑病症状,依肝
随着人脸分析及识别在社会安全、人机交互和智能服务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人脸分析及识别的研究意义及价值也逐渐得以体现。而人脸中最重要的部位是五官和轮廓,如何精准高效的定位这些包含了人脸的绝大多数的语义信息的部位是人脸分析及识别的重要前提。目前大多数的人脸关键点检测方法都只关注2D人脸模态下的关键点分布。这些方法更加关注图像上看得见的部位,这导致人脸真正的空间结构在大姿态引起的自遮挡情况下被忽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