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差信息的局部实时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准确可靠地沿预定轨迹自动导航飞行,是其完成预定任务链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导致机上导航系统导航失败、错误或者需紧急执行其它任务导致预定的任务链产生变化,使预定的任务链难以完成,这种事件称作超差事件,对应的事件信息称为超差信息。为了减少因超差而使得预定任务链无法顺利执行所带来的影响,除了提高飞行器导航系统本身的可靠性以外,对超差信息的准确及时监测并快速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即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介绍超差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超差对飞行器执行任务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几类典型超差的处理方案。同时,由于超差的处理需用到局部实时航迹规划方法,因此本文接着分析了局部实时航迹规划问题模型,并讨论了几种算法在本问题模型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传统算法在处理基于超差的局部实时航迹规划时的局限性,分析了局限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为进一步克服算法缺陷指明方向。针对遗传算法在航迹规划时,由于无法往回规划以及对前向机动距离要求较高等而造成规划困难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有向圆理论的局部实时航迹规划方法。当规划起始点与终止点方向相差太大时,利用有向圆与飞行器连续转弯时飞行轨迹的相似性,在航迹规划的起始点和终止点附近分别加上一段转弯弧段,使中间规划段的起始点、终止点方向与两者连线方向一致,从而避免算法往回规划。当航迹规划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相距过近时,在距离起始点、终止点均较远处增加一个中间点,引导算法通过绕弯的方式增大飞行器前向机动距离。实验证明,该方法在遇到往回规划和前向机动距离不足时可以实现较高的规划成功率。本文提出的规划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传统算法在进行局部实时航迹规划时的局限性,并可以快速合理地处理几类典型超差。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永磁同步曳引机在电梯控制中有着诸多优点,已经成为电梯行业的主流。本文针对永磁同步电梯启动阶段进行了以下数个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初始角度获取和启动转矩补偿两个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建立起了双闭环控制方案。其中着重介绍了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和电流环控制,提出了电流环参数整定方案。面对电梯启动阶段无法获取初
矿井提升机常被人们称为矿山的咽喉,是矿山最重要的关键设备,是地下矿井与外界的唯一通道,肩负着矿石、物料、人员等的重要运输责任。对提升机来说,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至
微装配机器人是对微小尺度零件进行装配的机器人,在微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建立了微装配机器人系统平台,由三台机械手协调控制和两种不同类型的微夹持器具体操作,双
当今世界,国内外船厂对船体外板的加工成形,都是依赖于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采用手工作业完成。随着现代化造船技术的发展,仅凭手工操作实现水火弯板加工工艺过程,不论是造船质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一种利用同一场景的有相互位移的多帧低分辨率图像来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此技术旨在突破图像采集设备的分辨率限制,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图像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时代发展的需要给存储设备的容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体积和性能的发展即将到达极限,
振动系统主动控制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等领域,由于系统模型存在非线性动态、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部干扰等因素,传
医学技术日星月异的发展,生化分析仪目前已成为众多医院必不可少的检验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测定人体体液各项生化指标的分析仪器,它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诊断和治疗的结果,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背景和企业需求。本文完成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系统采用模块设计,通过CAN总线将所有模块连接到一起,每个模块均采用STM3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部分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自动进样模块、电机驱动模
铝电磁铸轧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铸轧铝板质量和生产效率。铝带坯晶粒度是铸轧过程中反映铝带坯质量的重要参数。受传感与检测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铝带坯晶粒度检测大多采用离
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它摆脱了传统供电方式通过导体直接接触供电的方式,通过感应电磁耦合关系向负载提供电能,彻底消除了接触电火花的存在,减小了机构磨损,具有免维护或低维护运行的特点。它以其安全、环保、低维护、适应性强等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提高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由于负载切换而造成初级回路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主要针对非接触电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