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工艺中颤蚓污染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导致水源水体中蠕虫类无脊椎动物大量孳生繁殖。当蠕虫随源水进入水厂后,可能会穿透净水工艺进入供水管网,造成水质污染。基于此,本文对水体中典型蠕虫类无脊椎动物—颤蚓的生长繁殖以及灭活去除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颤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繁殖规律,然后采用净水消毒剂和铜对颤蚓进行灭活,结合灭活操作对颤蚓体内的·OH、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等的测定结果,探讨了化学氧化对颤蚓的灭活机制。最后在中试条件下研究了常规净水工艺对颤蚓的拦截效果,以及ClO2预氧化对拦截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颤蚓对温度、溶解氧和pH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溶解氧分别为0.5 mg·L-1、2 mg·L-1和8mg·L-1左右,pH在3~11之间时,颤蚓均能大量存活并正常生长繁殖;温度和溶解氧均能影响颤蚓在泥水界面处的迁移运动;温度的提高增加了颤蚓的内禀增长力,从而显著缩短了颤蚓的平均时代周期和倍增时间;(2)灭活实验表明,Cl2、ClO2和KMnO4等氧化剂及铜均对颤蚓有灭活作用,灭活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ClO2>铜>Cl2>KMnO4; Cl2> ClO2和铜均能对颤蚓产生显著的·OH诱导效应和氧化胁迫作用,KMnO4对颤蚓的·OH诱导效应不显著;(3)混凝对颤蚓具有一定的拦截效果,且拦截效果与混凝条件有关,混凝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提高拦截效果;搅拌方案4 (100r·min-1、50r·min-1、Or·min-1)的拦截效果最好,为52.8%;最佳的混凝剂投加量为22mg·L-1,此时颤蚓拦截率为41%。砂滤对颤蚓拦截效果显著,为保证颤蚓拦截效果,滤速宜控制在11.1 m·h-1以内,此时对颤蚓的拦截率可达96.3%以上,过滤周期不宜超过12h;增加滤池反冲洗强度有助于提高颤蚓的去除效果,25L·s-1·m-2的反冲洗强度下,颤蚓的去除率可达97.7%;(4)ClO2预氧化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对颤蚓拦截效果,投加量分别为0.05mg·L-1、0.1mg·L-1和0.2mg·L-1时,拦截率可由28.5%分别提高到92.9%、89.9%和93.1%。低浓度下(0.05 mg·L-1)ClO2能够促进颤蚓的迁移,降低砂滤对颤蚓的拦截效果,高浓度下则可强化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效果,0.1 mg·L-1和0.2mg·L-1时,砂滤池均可实现对颤蚓的100%拦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颤蚓特殊的生活习性,容易在水源水体,特别是受污染水源水体大量孳生繁殖,并通过浮游迁移进入水厂引起颤蚓污染风险。常规净水工艺虽然能够拦截大部分颤蚓,但仍有部分颤蚓将穿透净水工艺。ClO2由于其显著的·OH诱导效应和较强的脂溶性,对颤蚓具有高效快速灭活效果,将ClO2预氧化与常规工艺相结合,可以实现颤蚓污染风险的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脉动风特性差异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输电线路建设技术的输出,也面临着发达国家强烈的竞争。对于输电塔架结构而言,风荷载往往是设计中的主要荷载。荷载规范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不同国家风荷载规范中关于脉动风速谱的选取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弄清风谱对输电塔架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以及输电塔结构的气动阻尼效应,从而对输电塔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脉动风作用下结构响应问题主要涉及到脉动风的描
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边(滑)坡稳定性问题是常见的工程问题,同时也是地震产生次生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型边(滑)坡屡见不鲜,仅靠增大单桩截面积显得不太实用,各种新型抗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筑的用水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关于建筑用水定额
通过系统的现场调研,掌握了厦蓉高速公路(水都线)浅变质岩系风化层高边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法,确定了结构面的优势产状;在现场统计了结构面的岩石质量指标RQD值
本文通过搜集并查阅有关资料,阐述了毛乌素沙地特细砂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当今世界建筑正日益向多功能发展,为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多样化需求,大量体型复杂的建筑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和对单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许
不锈钢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以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建筑结构当中作为承重构件被逐渐采用。不锈钢强度高、壁厚小,在应用过程中,稳定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然
对降雨引起泥石流的研究因其学科的交叉性强、影响因素多、作用机理复杂等特点,是迄今尚未取得共识的前沿课题。从宏细观角度研究由降雨诱发的砂土泥石流在启动和运动过程的机
学位
为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设计成梁铰屈服机制的延性框架,或边柱不出铰的混合铰屈服机制的有限延性框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简称《预应力规程》)对边柱柱端弯矩增
带支撑的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于支撑在正常使用时能提供一定的侧向刚度、在强震作用下能起到“保险丝”的作用,因此具有抗侧力刚度匹配适当、多道防线抗震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