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器人协调抛磨路径规划及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长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人加工在各个加工制造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的柔性加工、智能化加工、数字化加工已成为未来机械加工的趋势。然而,在加工一部分较大或者复杂的自由曲面工件时,因其加工范围大且可能存在加工死角区域,导致单个机器人很难完成加工任务。由此,扩大机器人的加工区域以及加工过程的柔性化,解决因加工范围大和工件复杂而存在加工死角区域的问题就成为了当前机器人加工的迫切要求。因此提出双机器人协调加工方法就具有了更实际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概述了自由曲面及其数学描述方法,利用NURBS建立了三维自由曲面运动学模型。针对自由曲面复杂、难加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由曲面曲率和机器人加工工艺相结合的分片规划方法。将自由曲面分成若干个曲率相近、抛磨工艺统一的矩形子曲面片,从而确定了双机器人抛磨加工自由曲面的路径,并进行了路径仿真研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Robotic tool工具箱,经过编写、调试程序,建立三维双机器人运动学模型。针对双机器人间的协调运动问题,运用空间投影法,通过计算两个机器人之间的坐标旋转矩阵,得到两个机器人之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在建立双机器人运动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双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来验证双机器人协调控制运动模型的正确性。在三维双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双机器人抛磨自由曲面的三维运动学模型,并根据自由曲面的分片路径规划,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在双机器人抛磨自由曲面仿真实验的基础上,搭建双机器人协调抛磨平台,进行双机器人协调抛磨自由曲面实验研究。通过双机器人对自由曲面的协调抛磨加工,解决了自由曲面复杂难加工以及加工死角区域的问题,验证了分片规划方法和双机器人协调抛磨加工的正确性。通过对自由曲面粗糙度进行分析,子曲面的粗糙度大致相同,加工效果一致,验证了分片规划方法的正确性。抛磨后自由曲面的粗糙度得到提高,进一步验证了双机器人协调加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纳米控释系统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缓释控、靶向性、利用度高等特点,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靶向药物缓释载体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脂质体是
目前,MEMS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近来国内外对传感器自校准技术都有研究,而通过集成微振动台去实现自校准已经是一种主流的技术。它摆脱了传统自校准技术对于仪器的依赖,克
近年来,制造业对零件寿命的研究设计已经不止步于纯粹的高耐久性,如何保证零件寿命与产品总体寿命保持一致,实现零件与产品同时报废、大量节省资源降低其成本,成为零件疲劳寿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一种醌蛋白脱氢酶的辅酶,在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体中展现出多样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由
Turbo码由于其译码性能接近Shannon极限,成为信道编码领域的重点研究码型,并被广泛的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目前,Turbo码已被LTE-Advanced标准所采用作为信道编码方式,同时
如今的设备都十分关注寿命和可靠性,芯片温度的上升将会导致寿命大大降低,故障无法及时发现使得可靠性降低,常用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休眠使得芯片在空闲期间尽快降温,通过故障诊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张具有相同场景的源图像信息融合成一幅综合、高质量的图像。根据源图像传感器的种类,图像融合可分为单模态图像融合和多模态图像融合,多模态图像融合是应用
地表水体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水体区域定量统计是分析水资源基本情况的有效手段。人工实地勘查作为传统的水体面积测量方法,不仅耗时费力,成本高,而且误差较大,但
在矿山深部施工和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挖卸荷的作用使岩石内部高地应力所聚集的能量释放,使开挖的巷道发生失稳破坏,在极端情况下,大量的弹性能以动能的形式瞬间释放,导致岩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大量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效解决人均耕地面积少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残留矿质氮进入大气、水体造成全球变暖、地下水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