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尤其是南京以下431公里的长江航段的货物运输量占整个长江航运总量的7成,随着2016年通过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纲要》和2018年5月建成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5万吨级的海轮可以直达南京港,进一步提升了为长江江苏段的通航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可谓“钻石航段”。可是长江航道内固有的暗流、浅滩、洲岛、大湾道等复杂的环境,加上船舶流量大的特点,船舶驾引人员一旦疏忽大意、操作不当,极易发生水上险情、事故,甚至危及人命和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仅2016年南京长江段就发生117件险情事故,死亡失踪13人,沉船8艘。水上交通险情事故一旦发生,除了自救外,主要靠他救,必须依靠政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才能有效进行水上人命救助、财产施救和环境保护。水上搜救既是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又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水上搜救的成效高低,既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会给水域环境增加污染的风险,更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权威和公信力。水上搜救中心正是我国实施水上搜寻救助的组织协调体制,是实施水上搜救应急预案的组织保障,是政府提供水上搜救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和途径,所以如何构建健全完善我们现有的水上搜救应急体制,提高政府在水上搜救中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借鉴有关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等理论,分析水上搜救存在的公共服务属性,明确水上搜救是政府一项公共服务。通过对水上搜救、应急管理体制等研究,分析研究南京长江水上搜救单元应急体制到多元应急体制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特点,分析研究南京长江水上搜救应急体制运行中存在的层次性、纵向畅通性、横向联动性、整体协调性、综合效率性等特点。发现了现有南京长江水上搜救应急体制在水上搜救中存在统一指挥作用性不强、整体协调性不强、应急预警预防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找出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水上搜救组织机构不健全的根本原因、政府对水上搜救工作重视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和成员单位对水上搜救工作认识不统一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借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水上搜救应急体制运行的成功经验,比较广西内河、长江宜昌水域、长江镇江水域等国内水上搜救应急体制的运行情况,依据新公共服务和公共经济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制定、权责对等、全过程管理等原则,结合南京长江水上搜救的客观状况,旨在提高政府提供水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点,提出了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水上搜救应急体制、市水上搜救中心组织指挥体系、多元化主体的水上搜救应急体制、市水上搜救基层组织等建设完善南京长江水上搜救应急体制的对策,同时提出了提升水上搜救科技和信息化科技运用能力、多渠道提高水上搜救能力、全方位提供水上搜救保障能力、努力营造水上搜救文化等保障南京长江水上搜救应急体制有效运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