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延与路宽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时空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操作是指远程控制机器人或系统以完成某个既定作业任务的操作形式。在人类无法耐受的极端环境中,遥操作可以辅助人类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研究表明,时延是遥操作的固有技术特征,目前仍无法完全消除,而它会对操作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遥操作的移动空间限制则会影响到遥操作的精准度。已有研究也表明个性特征会影响到遥操作的绩效。因此,本论文研究时延和路宽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人的时空认知能力(时间敏感性、空间认知能力)及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对操作绩效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了遥操作任务的特点、应用领域和绩效影响因素,并总结了时延、移动空间、时间敏感性、心理旋转速度及人格特质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然后,设计了6(时延)×4(路宽)的实验,时延为0,0.2,0.4,0.6,0.8和1秒,路宽为0.9,0.72,0.54和0.36米,控制变量是地图类型(3个水平)和实验次数。基于机器车遥操作形式,搭建了虚拟实验平台,设置了不同时延和路宽的72个实验场景。采用Scholcover和Gillan(2021)的任务分配法,将72个场景分成6组(每组12个场景,包括三种地图、6种时延和4种道路宽度的平衡组合)。招募了96名参试者分为6组以随机顺序完成各组的12个场景,操纵小车完成指定路线的遥操作任务。实验采集了参试者的时间敏感性指标、心理旋转速度、人格特质得分以及遥操作的碰撞次数、完成时间、行驶距离和工作负荷,最后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具体包括:(1)时延和路宽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时延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遥操作绩效,增加碰撞次数、完成时间、行驶距离和工作负荷(p均<0.001)。路宽的增加能显著提高遥操作绩效,减少碰撞次数、完成时间、行驶距离和工作负荷(p均<0.001)。时延和路宽存在交互作用,在道路较宽的条件下,碰撞次数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01),完成时间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01),行驶距离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大(p<0.001)。(2)时间敏感性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时间敏感性对遥操作的碰撞次数有显著的主效应,时间敏感性越强,碰撞次数越少(p<0.01)。同时,时间敏感性分别与时延和路宽存在二阶交互效应。对于时间敏感性强的个体,碰撞次数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1),行驶距离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5),完成时间随着路宽的增加而减少的幅度较大(p<0.01)。此外,时间敏感性、时延和路宽存在三阶交互效应。对于时间敏感性强的个体,在较宽道路中,工作负荷随时间延迟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5)。这表明在人类信息加工中,时空作用可能存在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机制。(3)心理旋转速度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旋转速度对遥操作的碰撞次数有显著的主效应,心理旋转速度越快,碰撞次数越少(p<0.01),行驶距离越短(p<0.01)。同时,心理旋转速度分别与时延和路宽存在二阶交互效应。对于心理旋转速度快的个体,碰撞次数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1),行驶距离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1),碰撞次数随着路宽的增加而减少的幅度较小(p<0.01)。此外,心理旋转速度、时延和路宽存在三阶交互效应。对于心理旋转速度快的个体,在较宽道路中,完成时间随时间延迟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p<0.05)。这同样说明在人类信息加工中,时空作用可能存在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机制。(4)人格特质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格特质与路宽存在二阶交互效应。对于外向性得分高的个体,工作负荷随着路宽的增加而减小的幅度较大(p<0.05)。此外,人格特质与时延和路宽存在三阶交互效应。对于外向性得分高的个体,在路宽更大的条件下,碰撞次数对着时延的增加而减少的幅度更小(p<0.05)。对于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在路宽更大的条件下,碰撞次数随着时延的增加而减小的幅度更大(p<0.0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体的时间敏感性、空间认知能力和人格特质能调节时延和移动空间对遥操作绩效的影响,时间和空间认知能力在人类信息加工中可能存在着相互置换关系(如“空间换时间”)。研究成果可对遥操作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集中供热系统作为我国北方城市冬季供暖主要的基础设施,消耗着大量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实现其节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供热形式仍是粗放式的,难以实现按需供热的要求,造成了能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热用户的体验,精准的供热负荷预测是实现集中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北京地区某集中供热系统居住型热力站为研究对象,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了供热负荷预测的研究。从影响因素、神经网络结构和划
学位
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作为可应用于光伏一体化建筑的高效光伏器件,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在过去数十年间迅速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能力。Pb S量子点材料因其显著的多激子效应、可应用的中间带结构、可调谐的带隙宽度、宽的光谱吸收以及低成本高效的制备方法,是量子点器件极有潜力的光吸收材料,应用此类材料的光伏器件已经达到了14%的光电转换效率。论文主要利
学位
学位
圆形钢管有着截面双轴对称的结构特点,拥有对各轴相同的截面惯性矩,作为受压受弯构件十分有优势。其造型简洁、管壁平整,杆件可直接相贯焊接,风阻力系数小,建筑美学效果好。钢管结构在近年飞速发展,广泛应用到几乎所有领域的建筑工程中。钢管结构中均采用管壁较薄的空心钢管,往往在主管与支管相贯焊接的节点部位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钢管焊接节点的静力强度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钢管结构长时间在高负荷高应力下服役,出现节
学位
污水处理厂大量的剩余污泥亟待处理处置。由于传统机械脱水技术局限性,泥饼含水率高达80%以上,且脱水过程能耗高,难以满足后续处理处置要求。因此,在“双碳”目标下亟需研发高效、省能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提出滤饼含水率低、截留性能好的新型污泥深度脱水技术。采用料液侧死端、驱动液侧扫流的死端正渗透进行污泥脱水,避免传统的两侧扫流时料液侧污泥流动性差、能耗高、浓缩率低等缺陷;独辟蹊径,巧妙利用正渗透过程中
学位
大跨空间结构形式灵活、造型多样,在公共及工业建筑中广泛应用。此类结构多为柔性结构体系且对风荷载敏感,结构的风荷载作用面积通常较大,使得在强风作用下常发生破坏甚至倒塌,其多由风压脉动引起的结构振动导致,而对结构风振响应的分析计算,可通过风振系数进行考虑,但我国现行荷载规范对于此类结构并未给出相应的数据参考。因此,进行大跨空间结构的风振响应研究,对其抗风设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
学位
在风险复杂化与区域协同化的背景下,城市韧性也逐渐向网络化的研究范式拓展。其中,韧性资源作为城市系统在应对外部干扰时能否表现出预测预警、抵御吸收及恢复适应能力的基本内核,其网络化的组织模式对城市群的安全韧性发展意义重大。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空间,针对其韧性资源网络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韧性科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的再发展,更是事关我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基于此,本
学位
新型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广泛利用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热点。在能源改革期间,生物丁醇等可再生生物燃料正在取代化石燃料,重建能源消耗结构。目前,以餐厨垃圾作为丁醇发酵原料有效降低了发酵成本,这体现在:1.原料无需复杂预处理;2.餐厨垃圾中营养元素丰富,无需发酵助剂;3.伴随着丁醇的生产,发酵过程产生了可观产量的生物氢。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习惯促进了食用油的消费,油组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在城市数字化建设工程中,实现对人工建筑物的高维信息提取尤为重要,其在数字城市数据库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与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作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其主动式、“穿透”视觉等优点在对地观测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自2006年以来,新一代SAR卫星星座的构网部署极大推动了雷达遥感对地观测的发展,其生产的高时间/空间分辨率SAR
学位
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温度低导致空气源热泵供热性能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一直限制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地区的适用推广。相变蓄能技术可以结合太阳能将热量储存并转移,通过与空气源热泵系统耦合,可以弥补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室外环境下出现的运行性能差等问题。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温蓄能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模型验证及相变蓄能换热器的结构特性及蓄释热工况运行特性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