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李玲与新西兰教练Kirsten(海勒)合作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训练的内容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训练期间的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的梳理,总结了李玲训练过程的一些新的力量训练理念、训练方法手段及不同训练阶段的负荷特点,通过体能及技术训练规律的探索以期能够为中国女子铅球项目的训练提供有益借鉴。通过个案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在女子铅球的选材上,侧重于运动员身高、臂长、肩宽等形态学指标和克托莱指数。2,在铅球训练中,训练方法多样化,训练形式多变化可以使训练效果更佳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可以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3,在铅球训练的技术练习中,从实战出发、技术规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竞技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4,根据训练时期的不同,在技术训练中轻重球的投掷次数和比例要根据训练目的的变化而变化。5,把肌肉伸展练习和有氧练习贯穿整个训练过程可以有效的缓解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也可以预防伤病。